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新保守主义与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 | 第14-29页 |
第一节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历史发展 | 第15-17页 |
一、列奥·施特劳斯对美国新保守主义引入 | 第15-16页 |
二、纽约城市学院推动新保守主义的继续发展 | 第16页 |
三、克里斯托尔对新保守主义的大诠释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流行的原因 | 第17-19页 |
一、美国国内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右倾 | 第17-18页 |
二、国际政坛和国际思潮向右转的影响 | 第18页 |
三、政治右派和宗教右派结合 | 第18-19页 |
四、美国浓厚的文化种族倾向 | 第19页 |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 | 第19-21页 |
第四节 新保守主义和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结合 | 第21-29页 |
一、“非友即敌”的制度反恐 | 第22-23页 |
二、外交方式的“单边主义” | 第23-25页 |
三、“新美帝国论”外交理念 | 第25-26页 |
四、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战争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与奥巴马外交政策 | 第29-43页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的渊源和发展 | 第29-33页 |
一、清教思想中的自由主义基因 | 第29-31页 |
二、自由主义原则在美国的确立 | 第31-32页 |
三、罗斯福新政:现代自由主义的诞生 | 第32-33页 |
四、20 世纪70 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 第33页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奥巴马政府接受新自由主义外交理念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是客观现实原因 | 第34-35页 |
二、美国国内政治天平的左转是根本 | 第35-36页 |
三、民主党的政党特性和奥巴马个人成长环境 | 第36-38页 |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新自由主义理念的具体外交政策 | 第38-43页 |
一、外交手段侧重“巧实力”的运用 | 第39-40页 |
二、注重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外交 | 第40-41页 |
三、“无核世界”理念 | 第41-42页 |
四、环境政治外交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区别比较研究 | 第43-56页 |
第一节 种族与宗教信仰不同 | 第43-45页 |
一、小布什是一位地道的美国版的美国总统 | 第43-44页 |
二、奥巴马是第一位少数族裔黑人总统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外交哲学理念不同 | 第45-48页 |
一、布什政府实践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和理念 | 第45-47页 |
二、奥巴马政府重举新自由主义的旗帜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政党理念不一致 | 第48-50页 |
一、小布什是坚定地共和党人 | 第48-49页 |
二、奥巴马是民主党的新人和政治精英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外交方式不同:单边主义对多边主义 | 第50-52页 |
一、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外交方式 | 第50-51页 |
二、奥巴马外交方式是多边主义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外交政策的关注点不同 | 第52-53页 |
一、布什政府关注国家传统安全 | 第52页 |
二、奥巴马政府重视恢复美国经济发展 | 第52-53页 |
第六节 “霸道”外交与“王道”外交 | 第53-56页 |
一、布什主义是典型的“霸道”外交 | 第53-54页 |
二、奥巴马政府外交注重讲究“王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布什和奥巴马外交政策同质性研究 | 第56-62页 |
第一节 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基本诉求 | 第56-57页 |
第二节 以国家实力为外交支点 | 第57-58页 |
第三节 输出和推广美国价值观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两党对外政策一致性倾向 | 第59-60页 |
第五节 外交理念逐渐趋同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
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