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乳液聚合概述 | 第9页 |
·乳液聚合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核-壳乳液聚合 | 第9-10页 |
·无皂乳液聚合 | 第10页 |
·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 | 第10页 |
·基团转移乳液聚合 | 第10页 |
·微乳液聚合 | 第10-11页 |
·辐射乳液聚合 | 第11页 |
·有机硅氧烷乳液聚合 | 第11页 |
·过渡金属催化的定向乳液聚合 | 第11页 |
·超临界CO_2乳液聚合 | 第11-12页 |
·其它乳液聚合技术 | 第12页 |
·聚乙烯醇发展概况 | 第12-16页 |
·发展简史 | 第13页 |
·国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 | 第13-15页 |
·国内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 | 第15页 |
·未来发展形式展望 | 第15-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目的 | 第16页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18-34页 |
·实验原理 | 第18页 |
·实验部分 | 第18-23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偶氮二异丁腈的精制 | 第19页 |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的合成原理 | 第19页 |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的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合成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实验方案 | 第20-21页 |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产率的计算方法 | 第21页 |
·性能测试 | 第21-23页 |
·引发剂结构表征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3页 |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两步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24-25页 |
·合成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偶氮二异丁腈熔点的测定 | 第28页 |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熔点的测定 | 第28-29页 |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热分解测定 | 第29-30页 |
·红外谱图 | 第30-32页 |
·核磁谱图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3 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醋酸乙烯酯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 第34-56页 |
·实验原理 | 第34-40页 |
·乳液聚合 | 第34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34-35页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乳液聚合机理 | 第36-37页 |
·乳液聚合动力学 | 第37-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5页 |
·实验所用药品与仪器 | 第40-41页 |
·单体的精制 | 第41页 |
·单体纯度的表征 | 第41-42页 |
·聚醋酸乙烯酯的合成 | 第42页 |
·聚醋酸乙烯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膨胀计的标定 | 第43-44页 |
·乳液聚合实验方案 | 第44-45页 |
·乳液聚合速率的测定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精制醋酸乙烯酯折射率的测定 | 第45页 |
·精制醋酸乙烯酯纯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聚醋酸乙烯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乳液聚合速率的研究 | 第49-54页 |
·聚醋酸乙烯酯的表征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4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醋酸乙烯酯醇解工艺的研究 | 第56-63页 |
·醇解原理 | 第56-57页 |
·醇解方法的选择 | 第57-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5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8页 |
·碱法醇解 | 第58页 |
·产品分析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醇解实验中各因素的研究结果 | 第59-61页 |
·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醇解度的测定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5 总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总结论 | 第63-64页 |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