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第一章 先秦两汉史传中上古神话之运用 | 第16-36页 | 
| 第一节 运用数量 | 第16-20页 | 
| (一) 发韧期—《尚书》、《春秋》 | 第17页 | 
| (二) 成熟期—《左传》、《国语》、《战国策》 | 第17-19页 | 
| (三) 高峰期—《史记》 | 第19-20页 | 
| (四) 回落期—《汉书》、《吴越春秋》、《越绝书》 | 第20页 | 
| 第二节 运用类型 | 第20-27页 | 
| (一) 从神形之变化来看 | 第20-24页 | 
| (二) 从神话之内容来看 | 第24-27页 | 
| 第三节 运用方式 | 第27-30页 | 
| (一) 直接采用 | 第27-28页 | 
| (二) 加工改造 | 第28-30页 | 
| 第四节 先秦两汉史传运用上古神话的意义 | 第30-36页 | 
| (一) 补充远古历史之空白 | 第30-32页 | 
| (二) 教化帝王施政之准则 | 第32-33页 | 
| (三) 增强史传之文学色彩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先秦两汉史传中“神话历史化”之生命价值—以《史记》为中心 | 第36-57页 | 
| 第一节 “家族谱系”之承传:文化精神的延续 | 第36-44页 | 
| (一) 巫史文化的互渗 | 第37-39页 | 
| (二) 氏族谱系的承传 | 第39-41页 | 
| (三) 人神同台的共鸣 | 第41-44页 | 
| 第二节 “英雄情结”之突显:民族精神的崇尚 | 第44-48页 | 
| (一) 不断探索真理的精神 | 第47页 | 
| (二) 奋发的乐观主义精神 | 第47-48页 | 
| (三) 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 | 第48页 | 
| 第三节 “传奇色彩”的重染:文学精神的提升 | 第48-57页 | 
| (一)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 第52-53页 | 
| (二) 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 | 第53-54页 | 
| (三) 怪诞美、悲剧美和崇高美 | 第54-57页 | 
| 第三章 上古神话传播的有力媒介 | 第57-71页 | 
|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变迁 | 第58-61页 | 
| 第二节 传播群体的扩大 | 第61-63页 | 
| 第三节 传播途径的转型 | 第63-67页 | 
| 第四节 孔子的推波助澜 | 第67-71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1 | 第76-80页 | 
| 附录2 | 第80-89页 | 
| 后记 | 第89-9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