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21页
第一部分 导言第21-26页
 一、问题提出与问题背景第21-24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第26-65页
 一、心理控制源的概述第26-50页
  (一) 心理控制源的界定第26-33页
  (二) 有关心理控制源的理论第33-37页
  (三) 控制源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第37-40页
  (四) 心理控制源的研究领域第40-48页
  (五) 以往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的不足第48-49页
  (六)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49-50页
 二、身体自我理论及相关研究第50-65页
  (一) 身体自我的概念的界定第50-51页
  (二) 身体自我的模型和结构第51-52页
  (三) 身体自我的研究方法第52-54页
  (四) 身体自我的研究领域第54-65页
第三部分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第65-74页
 一、研究目的第65页
 二、研究方法第65-66页
  (一) 被试选择第65页
  (二) 研究工具第65-66页
  (三) 施测程序第66页
 三、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的信效度检验第66-69页
  (一) 效度检验第66-69页
  (二) 信度检验第69页
 四、身体自我量表信效度检验第69-74页
  (一) 效度检验第69-73页
  (二) 信度检验第73-74页
第四部分 心理控制、身体自我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第74-103页
 一、研究目的第74-76页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第76-79页
  (一) 研究对象第76页
  (二) 研究方法第76-79页
 三、操作定义第79-80页
 四、研究程序第80页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第80-96页
  (一)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第80-81页
  (二)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因与效果情况调查第81-83页
  (三)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特点的总体对比第83-84页
  (四)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基本情况第84-87页
  (五) 心理控制源、身体自我和体育锻炼情况的相关分析第87-96页
 六、讨论与分析第96-100页
  (一) 身体自我各维度对体育锻炼的影响第96-97页
  (二) 心理控制源对体育锻炼的影响第97-98页
  (三) 心理控制源、身体自我和体育锻炼情况的模型第98-100页
 七、结论第100-103页
第五部分 心理控制源和身体自我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应用的实验研究第103-117页
 一、研究目的第103-104页
 二、研究方法第104-106页
  (一) 被试第104页
  (二) 研究工具第104-105页
  (三) 操作定义第105-106页
 三、研究程序第106页
 四、实验的干预手段第106-108页
 五、研究结果第108-113页
  (一) 干预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自我各因素的对比分析第108-110页
  (二) 不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第110-111页
  (三) 不种体育锻炼方式对身体自我各因素的影响第111-112页
  (四) 不同锻炼项目中身体自我各因素及心理控制源的性别差异第112-113页
 六、讨论与分析第113-115页
 七、结论第115-117页
第六部分 总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17-121页
 一、总结论第117-119页
 二、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附录1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第121-123页
附录2 身体自我量表(IPCC)第123-127页
附录3 体育锻炼情况表(自编)第127-128页
附录4 体育锻炼满意感问卷(自编)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1页
后记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波防垢的流动液体运行参数和管道参数实验研究
下一篇:高纯度香菇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分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