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国外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国内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化方法 | 第15-17页 |
·植被科学中的景观生态学 | 第17-18页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25页 |
·小流域植被景观生态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治理背景 | 第21-23页 |
·存在问题 | 第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5-3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5-26页 |
·自然概况 | 第25页 |
·社会概况 | 第25页 |
·纸坊沟流域植被特点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6页 |
·植被图的现地勾绘 | 第26-27页 |
·植被图的数字化 | 第27-28页 |
·景观要素的划分 | 第28-31页 |
·景观格局分析指标与方法 | 第31-36页 |
第四章 不同治理时期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特征 | 第36-58页 |
·1982 年流域景观格局特征 | 第36-44页 |
·植被基本概况与社会经济背景 | 第36-37页 |
·总体特征分析 | 第37页 |
·面积特征分析 | 第37-40页 |
·周长特征分析 | 第40-42页 |
·斑块数量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1990 年流域景观格局特征 | 第44-51页 |
·植被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背景 | 第44-45页 |
·总体特征分析 | 第45页 |
·面积特征分析 | 第45-48页 |
·周长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斑块数特征分析 | 第49-51页 |
·2005 年流域景观格局特征 | 第51-58页 |
·植被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背景 | 第51页 |
·总体特征分析 | 第51-53页 |
·面积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周长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斑块数特征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不同治理时期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与分析 | 第58-75页 |
·景观要素斑块规模演化过程 | 第58-66页 |
·植被景观要素斑块规模演化过程 | 第59-63页 |
·防护型植被景观的斑块规模演化过程 | 第63-66页 |
·景观要素斑块形状演化过程 | 第66-69页 |
·植被景观要素的斑块形状演化过程 | 第66-68页 |
·防护型植被景观的斑块形状演化过程 | 第68-69页 |
·景观要素多样性演化过程 | 第69-71页 |
·景观要素的破碎化演化过程 | 第71-75页 |
·植被景观要素的破碎化演化过程 | 第72-73页 |
·防护型植被景观的破碎化演化过程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纸坊沟流域景观动态过程综合分析与未来展望 | 第75-81页 |
·景观要素动态过程综合分析 | 第75-77页 |
·不同时期景观总体特征与分析 | 第75页 |
·景观斑块规模演化过程分析 | 第75-76页 |
·景观斑块形状演化过程与分析 | 第76页 |
·景观要素多样性演化过程与分析 | 第76页 |
·景观要素破碎化演化过程与分析 | 第76-77页 |
·2005 年流域景观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77页 |
·对纸坊沟流域及丘陵沟壑区植被景观展望与建议 | 第77-79页 |
·小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的讨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