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间通信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7页 |
| ·微流控芯片及其分析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 ·微流控芯片及其分析系统当前研究热点 | 第13-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第2章 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间的层次通信模型 | 第19-27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通信的可分层性 | 第19-20页 |
| ·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间层次通信模型的建立 | 第20-25页 |
| ·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通信模型的层次划分 | 第20-21页 |
| ·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层次通信模型的具体建立 | 第21-25页 |
| ·微流控芯片与计算机间层次通信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 ·通信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 第25页 |
| ·原型通信模型中各个层实现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层次通信模型中指令封装/解释层的研究 | 第27-41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计算机端指令封装/解释层规范的实现 | 第27-33页 |
| ·计算机端指令封装/解释的编码规则 | 第27-28页 |
| ·计算机端指令封装/解释的编码实现 | 第28-33页 |
| ·计算机端指令封装/解释的通用性问题 | 第33-40页 |
| ·COM技术详解 | 第33-38页 |
| ·COM技术在指令封装/解释层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层次通信模型中接口层的研究 | 第41-55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接口层中自动互换问题涉及的相关图像处理算法 | 第41-46页 |
|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自动化改造的实现 | 第46-54页 |
| ·微流控芯片自动分析系统的组成 | 第46-47页 |
|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微流控芯片自动定位方法 | 第47-51页 |
| ·自动化分析改造的实验结果 | 第51-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层次模型中微流控芯片端的实现 | 第55-62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微流控芯片中运算器的实现 | 第55-58页 |
| ·微流控芯片中存储器的实现 | 第58-60页 |
| ·微流控芯片端三层的具体划分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总结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