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亮菌与川芎共发酵转化的耐缺氧药物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0-35页
 1 微生物转化的历史及发展第10-15页
   ·微生物转化的研究概况第10-11页
     ·微生物转化的概念第10-11页
   ·中药的微生物转化第11-15页
     ·微生物转化中药的目的及优点第12-13页
     ·我国古代微生物转化中药的应用第13页
     ·微生物转化复方的研究第13-14页
     ·微生物转化天然产物的研究第14-15页
     ·微生物转化单味中药的研究第15页
 2 亮菌的应用第15-22页
   ·亮菌名称的由来及分类第16页
     ·亮菌名称的由来第16页
     ·亮菌的分类第16页
   ·亮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6页
   ·亮菌的化学成分第16-18页
     ·亮菌甲素第17页
     ·亮菌乙素和丙素第17页
     ·氨基酸第17页
     ·亮菌多糖第17-18页
   ·亮菌的发酵培养第18页
     ·亮菌的固态发酵第18页
     ·亮菌的液体深层发酵第18页
   ·亮菌的生物学功能第18-21页
     ·亮菌甲素第19页
     ·亮菌多糖第19-20页
     ·亮菌制剂第20-21页
   ·分析与展望第21-22页
 3 对川芎的认识和研究第22-28页
   ·产地与生长第22页
   ·有效成分分析第22页
   ·药理作用第22-28页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第23-24页
     ·对微血管运动的作用第24-25页
     ·泌尿系统第25-26页
     ·消化系统第26-27页
     ·免疫系统第27页
     ·呼吸系统第27页
     ·抗炎作用第27-28页
 4 药用真菌耐缺氧药物的发展和前景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5页
第一章 药用真菌和中药共发酵体系的筛选第35-66页
 第一节 药用真菌和中药共发酵体系的筛选第35-61页
  前言第35-3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6-41页
   ·实验材料第36-39页
     ·实验菌种第36页
     ·实验中药第36-37页
     ·培养基第37页
     ·实验动物第37页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37-38页
     ·主要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8页
     ·样品制备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1页
     ·斜面培养第39页
     ·液体发酵培养第39-40页
     ·数据统计及处理第40页
     ·动物实验第40-41页
  2 结果第41-58页
   ·亮菌与中药共发酵产物的筛选第41-47页
     ·对小鼠负重游泳实验的影响第41-44页
     ·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第44-45页
     ·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实验的影响第45-47页
   ·猴头菇与中药共发酵产物的筛选第47-49页
     ·对小鼠负重游泳实验的影响第47-48页
     ·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第48页
     ·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实验的影响第48-49页
   ·灵芝与中药共发酵产物的筛选第49-58页
     ·对小鼠负重游泳实验的影响第49-54页
     ·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第54-57页
     ·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实验的影响第57-58页
  3 讨论第58-61页
 第二节 川芎在转化体系中最佳转化方式的筛选第61-66页
  前言第6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1-64页
   ·实验材料第61-63页
     ·实验菌种及中药第61页
     ·培养基第61页
     ·实验动物第61页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61-62页
     ·主要实验材料及试剂第62页
     ·中药制备第62-63页
   ·实验方法第63-64页
     ·斜面培养第63页
     ·液体发酵培养第63页
     ·数据统计及处理第63页
     ·动物实验第63-6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亮菌与川芎在共发酵体系中的两种入药方式的筛选第64-66页
第二章 亮菌和川芎的共发酵体系的研究第66-77页
 前言第6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6-71页
   ·实验材料第66-68页
     ·菌种及中药第66-67页
     ·培养基第67页
     ·实验动物第67页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67页
     ·主要实验材料及试剂第67-68页
     ·中药制备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71页
     ·发酵培养第68-69页
     ·实验设计第69-71页
     ·数据统计及处理第71页
     ·实验小鼠分组第71页
     ·小鼠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实验第7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亮菌与川芎发酵的生物量、多糖含量及PH变化的比较第71-75页
     ·亮菌与川芎发酵系统发酵的生物量测定第72-73页
     ·亮菌与川芎发酵的多糖含量比较第73-74页
     ·亮菌与川芎发酵过程的PH比较第74-75页
   ·亮菌与川芎发酵的小鼠药理实验第75-77页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等教育投资项目后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