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生物医用材料 | 第10页 |
·医用微弹簧圈材料 | 第10-13页 |
·介入栓塞术及栓塞材料 | 第10-12页 |
·医用微弹簧圈 | 第12-13页 |
·生物医用材料的表面改性 | 第13-19页 |
·生物材料表面表面改性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医用微弹簧圈材料表面表面改性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材料表面 TiO_2改性涂层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无机材料表面固定生物大分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及内容 | 第21-37页 |
·实验总体设想 | 第21-24页 |
·非平衡磁控溅射法 | 第21-22页 |
·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共涂层构建法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37页 |
·X射线衍射能谱(XRD) | 第2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4-2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26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6-27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7-28页 |
·接触角测量及表面能计算 | 第28-30页 |
·材料的凝血性能 | 第30-32页 |
·材料的内皮化性能 | 第32-37页 |
第3章 非平衡磁控溅射法 | 第37-55页 |
·实验原理 | 第37-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薄膜的合成 | 第39页 |
·X射线衍射能谱(XRD) | 第39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9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9页 |
·接触角测量及表面能计算 | 第39页 |
·材料的凝血性能 | 第39-40页 |
·材料的内皮化性能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薄膜的合成 | 第40-41页 |
·XRD结果 | 第41-42页 |
·XPS结果 | 第42-43页 |
·SEM结果 | 第43页 |
·AFM结果 | 第43-44页 |
·接触角及表面能结果 | 第44-45页 |
·材料的凝血性能结果 | 第45-48页 |
·材料的内皮化性能结果 | 第48-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共涂层构建法 | 第55-81页 |
·实验原理 | 第56-59页 |
·TiO_2膜表面活化 | 第56页 |
·硅烷偶联剂和偶联原理 | 第56-57页 |
·TiO_2膜表面固定I型胶原 | 第57-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60-6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61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61页 |
·接触角测量及表面能计算 | 第61页 |
·材料的凝血性能 | 第61页 |
·材料的内皮化性能 | 第61-62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62-80页 |
·FTIR结果 | 第62-64页 |
·XPS结果 | 第64-67页 |
·SEM结果 | 第67-69页 |
·AFM结果 | 第69-70页 |
·接触角及表面能结果 | 第70-71页 |
·材料的凝血性能结果 | 第71-75页 |
·材料的内皮化性能结果 | 第75-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第81-89页 |
·薄膜材料凝血机理研究 | 第81-83页 |
·细胞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 第83-84页 |
·材料表面 TiO_2改性涂层对材料凝血性和内皮化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材料表面 TiO_2改性涂层对材料凝血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材料表面 TiO_2改性涂层对材料内皮化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材料表面 I型胶原涂层对材料凝血性和内皮化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材料表面 I型胶原涂层对材料凝血性能的影响 | 第86页 |
·材料表面 I型胶原涂层对材料内皮化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材料表面 TiO_2改性涂层和 I型胶原涂层相互关系探讨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