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2-1 信用风险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信用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风险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16页 |
§2-2 传统信用风险衡量方法 | 第16-18页 |
2-2-1 专家制度 | 第16-17页 |
2-2-2 信用评级方法 | 第17页 |
2-2-3 Z评分模型 | 第17-18页 |
§2-3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第18-21页 |
2-3-1 Credit Metrics模型 | 第18-19页 |
2-3-2 Credit Risk+模型 | 第19-20页 |
2-3-3 KMV模型 | 第20页 |
2-3-4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 第20-21页 |
§2-4 巴塞尔委员会银行风险控制理论 | 第21-25页 |
2-4-1 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ach,简称SA) | 第22页 |
2-4-2 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简称IRB)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5-38页 |
§3-1HB省分行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3-2 HB省分行信贷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3-3 HB省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9-38页 |
3-3-1 信贷管理组织体系 | 第30-31页 |
3-3-2 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 第31-33页 |
3-3-3 贷后管理 | 第33-35页 |
3-3-4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信用风险分析及成因 | 第38-44页 |
§4-1 行业风险 | 第38-39页 |
§4-2 国家政策风险 | 第39页 |
§4-3 职员能力风险 | 第39-40页 |
§4-4 制度风险 | 第40-44页 |
4-4-1 贷前调查不科学 | 第40-41页 |
4-4-2 贷时审查不严 | 第41-42页 |
4-4-3 贷审会审议形式化 | 第42页 |
4-4-4 贷后管理不力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信贷调查方案设计 | 第44-60页 |
§5-1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信贷调查方案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5-1-1 科学性原则 | 第44页 |
5-1-2 实践性原则 | 第44页 |
5-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44-45页 |
5-1-4 标准化原则 | 第45页 |
§5-2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信贷调查方案设计基本框架 | 第45-46页 |
§5-3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信贷调查重点内容 | 第46-60页 |
5-3-1 行业概况调查 | 第47-51页 |
5-3-2 企业产品市场情况调查 | 第51-54页 |
5-3-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 第54-56页 |
5-3-4 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分析 | 第56-57页 |
5-3-5 企业综合分析 | 第57-60页 |
第六章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实证研究 | 第60-71页 |
§6-1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60页 |
§6-2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所属行业调查 | 第60-62页 |
§6-3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产品调查 | 第62-63页 |
§6-4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第63-67页 |
6-4-1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第63-65页 |
6-4-2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分析 | 第65-67页 |
§6-5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综合分析 | 第67-71页 |
6-5-1 河北JS板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 第67-68页 |
6-5-2 综合评价 | 第68-71页 |
第七章 中国农业银行HB省分行风险管理对策 | 第71-76页 |
§7-1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 | 第71-72页 |
§7-2 在运营方面 | 第72-73页 |
§7-3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 第73-76页 |
7-3-1 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 | 第73页 |
7-3-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7-3-3 建立分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机制 | 第74-76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6-77页 |
§8-1 本论文研究结论 | 第76页 |
§8-2 本论文有待研究之处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附录 A | 第78-83页 |
附录 B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