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关概念 | 第7-16页 |
(一) 产品召回的概念 | 第7-10页 |
1、产品召回的定义 | 第7-9页 |
2、产品召回的特征 | 第9页 |
3、产品召回的分类 | 第9-10页 |
(二) 外国法律及有关公约中的产品 | 第10-13页 |
(三) 外国法律及有关公约中的产品缺陷 | 第13-16页 |
二、外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 第16-24页 |
(一) 普通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 | 第17-22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立法 | 第22-24页 |
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 第24-38页 |
(一) 主要发达国家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 第24-34页 |
1、美国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 第24-30页 |
2、日本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 第30-32页 |
3、英国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4、加拿大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 第33-34页 |
5、澳大利亚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 第34页 |
(二) 对汽车召回的探讨 | 第34-38页 |
1、汽车召回的背景分析 | 第34-35页 |
2、汽车召回内涵的界定 | 第35-36页 |
3、汽车召回的前提条件 | 第36页 |
4、汽车召回的形式 | 第36-37页 |
5、结论 | 第37-38页 |
四、对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探讨 | 第38-49页 |
(一) 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 第38页 |
(二) 产品召回制度的前提 | 第38-39页 |
(三) 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定位 | 第39-44页 |
1、产品召回制度的公法性 | 第39-41页 |
2、产品召回制度责任形式体现的经济法性 | 第41-42页 |
3、产品召回制度在我国经济法体系中的位置 | 第42-44页 |
(四) 产品召回制度的障碍 | 第44-46页 |
(五) 产品召回制度的障碍之克服 | 第46-47页 |
1、从我国产品缺陷判断标准看“技术条件”免责事由之局限 | 第46页 |
2、产品缺陷扩张之立法例 | 第46-47页 |
(1) 美国立法例 | 第46-47页 |
(2) 欧盟立法例 | 第47页 |
(六) 产品召回制度的比较法观察 | 第47-49页 |
五、我国构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及建议 | 第49-58页 |
(一) 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 第49-51页 |
1、有利于弥补我国缺少缺陷产品责任机制的缺憾 | 第49-50页 |
2、有利于规范我国产品质量秩序,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50页 |
3、有利于促进我国产品责任保险业务的发展。 | 第50页 |
4、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及其产品的竟争力。 | 第50-51页 |
(二)、建立与适用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相关建议 | 第51-58页 |
1、应重塑我国产品质量法律体系。 | 第51-52页 |
2、应修改相关法律条款。 | 第52-54页 |
3、应统一产品质量法律的适用。 | 第54-56页 |
4、政府管理应体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而不是代替企业决策。 | 第56页 |
5、应鼓励企业诚实自律。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一)专著 | 第59-60页 |
(二)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