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犬论文

犬皮肤真菌病和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疗研究

原创性声明第1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3-4页
目录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46页
 第一章 犬皮肤真菌病的临床学研究进展第12-37页
  1.真菌及其感染第12-19页
   ·真菌概述第12-14页
   ·常见致病菌种第14-17页
   ·犬皮肤真菌病发病机制第17-19页
  2.犬皮肤真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第19-29页
   ·临床表现第19-21页
   ·常规诊断方法第21页
   ·实验室诊断第21-26页
   ·真菌的鉴定第26-28页
   ·特殊检查法第28-29页
  3.真菌的临床治疗第29-32页
  4.预防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第二章 犬皮肤蠕形螨病的临床发病研究第37-46页
  1.病因学研究进展第37-40页
   ·病原特征第37-38页
   ·流行病学第38-39页
   ·致病机理第39-40页
  2.诊断学研究现状第40-42页
   ·免疫学诊断技术第40-41页
   ·犬蠕形螨病的动物模型第41页
   ·犬蠕形螨病诊断抗原的制备第41-42页
   ·临床症状与诊断第42页
  3.防治措施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第46-82页
 第三章 犬被毛真菌的分离培养与菌群调查第46-59页
  1.材料与方法第46-50页
   ·材料第46-48页
     ·动物来源第46-47页
     ·培养基第47-48页
     ·其他材料第48页
   ·方法第48-50页
     ·分点采毛接种法第48页
     ·鉴定程序第48-49页
     ·真菌标本的检验程序如下图第49-50页
  2.结果第50-55页
   ·真菌的初步判定第50-51页
   ·根据显微结构判定真菌的种和属第51-52页
   ·健康犬体表不同部位真菌菌群的调查结果第52页
   ·真菌种类及分布状况第52-53页
   ·部分培养真菌形态描述第53-55页
  3.讨论第55-58页
   ·关于培养基第55-56页
   ·关于制片、镜检、照相第56页
   ·真菌感染因素分析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第四章 南京地区犬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第59-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调查对象与内容第59页
   ·犬皮肤真菌病的判定第59页
   ·统计方法第59页
  2.结果第59-63页
   ·犬皮肤真菌病在不同性别的发病率第60页
   ·不同品种犬的发病率第60-61页
   ·不同季节犬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率第61页
   ·不同部位的发病率第61-62页
   ·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第62-63页
  3.讨论第63-67页
   ·动物年龄与皮肤真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第63-64页
   ·皮肤微环境和正常菌群的改变与皮肤真菌病感染之间的联系第64-65页
   ·季节温度因素对犬皮肤真菌病发病规律的影响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第五章 犬皮肤真菌病临床诊疗试验第68-73页
  1.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病例选择与试验设计第68页
   ·用药方法第68页
   ·临床和实验室观察指标第68-69页
   ·临床疗效判定第69页
   ·不良反应观察第69页
   ·数据分析第69页
  2.结果第69-70页
   ·疗效评价第69-70页
   ·不良反应评价第70页
  3.讨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第六章 南京地区犬皮肤蠕形螨病的临床学调查与诊疗第73-82页
  1.材料和方法第73-75页
   ·调查对象与内容第73页
   ·犬皮肤蠕形螨病的判定第73页
   ·统计方法第73-74页
   ·通灭配合中药疥癣净洗浴液治疗犬皮肤蠕形螨病的疗效观察第74-75页
   ·三种方法检查犬蠕形螨的比较第75页
   ·数据处理第75页
  2.结果第75-78页
   ·病例分析第75-76页
   ·临床治疗试验第76-77页
   ·三种方法检查犬蠕形螨的比较第77-78页
  3.讨论第78-81页
   ·犬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第78-79页
   ·犬蠕形螨检测方法的比较第79页
   ·对刮片法的改进第79-80页
   ·中药在犬蠕形螨病治疗上的应用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全文总结第82-83页
图版第83-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反演炉口火焰温度辅助炼钢终点判断的研究
下一篇:大型改制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激励因素研究--以江苏省H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