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1-19页 |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1-13页 |
(二) 问题提出的依据 | 第13-17页 |
(三) 关于后现代师生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二、对现代性师生关系的反思和批判 | 第19-23页 |
(一) 现代性师生关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二) 现代性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 第20-23页 |
三、后现代语境中师生关系的内涵 | 第23-29页 |
(一) 后现代师生关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二) 后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四、构建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知识与课程观念的嬗变 | 第29-43页 |
(一)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的批判和超越 | 第30-34页 |
(二) 后现代课程观对现代课程观的反思和超越 | 第34-38页 |
(三) 对话——后现代意义上师生关系的实质 | 第38-43页 |
五、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对后现代语境中师生关系的反思 | 第43-49页 |
(一)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哲学 | 第43-46页 |
(二) 对后现代介入课程研究及基于这种观念下师生关系的反思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