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外主要研究 | 第13页 |
| ·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论文检索信息 | 第13-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第2章 地域性概念分析 | 第18-25页 |
| ·室内设计的概述 | 第18-21页 |
| ·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18页 |
| ·室内设计的分类 | 第18-19页 |
| ·室内设计的创作特征 | 第19-21页 |
| ·地域性的概况 | 第21-25页 |
| ·地域性 | 第21-22页 |
| ·室内设计的地域性 | 第22-24页 |
| ·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的地域性 | 第24-25页 |
| 第3章 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特点 | 第25-35页 |
| ·铁路客运站的概况 | 第25-29页 |
| ·铁路客运站的概念 | 第25页 |
| ·铁路客运站的分类 | 第25-26页 |
| ·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轨迹 | 第26-29页 |
| ·铁路客运站的功能组成 | 第29-32页 |
| ·出站区域空间 | 第30页 |
| ·进站空间 | 第30页 |
| ·候车空间 | 第30-31页 |
| ·售票空间 | 第31-32页 |
| ·辅助空间 | 第32页 |
| ·铁路客运站旅客流线分析 | 第32-34页 |
| ·快速通过式 | 第32-33页 |
| ·短暂停留式 | 第33-34页 |
| ·国内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忽视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 | 第34页 |
| ·整体的环境品质的要求 | 第34-35页 |
| 第4章 铁路客运站室内地域性创作初探 | 第35-46页 |
| ·影响铁路客运站室内地域性塑造的因素 | 第35-36页 |
| ·自然因素 | 第35页 |
| ·文化因素 | 第35页 |
| ·技术材料因素 | 第35-36页 |
| ·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的原则 | 第36-38页 |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6页 |
| ·文化性的原则 | 第36-37页 |
| ·整合性的原则 | 第37页 |
| ·创新性的原则 | 第37-38页 |
| ·经济性的原则 | 第38页 |
| ·审美性的原则 | 第38页 |
| ·铁路客运站室内地域性塑造的方法 | 第38-46页 |
| ·空间塑造 | 第39页 |
| ·色彩塑造 | 第39-41页 |
| ·光影塑造 | 第41-42页 |
| ·材料塑造 | 第42-43页 |
| ·装饰塑造 | 第43页 |
| ·细节塑造 | 第43-46页 |
| 第5章 设计实践:新成都铁路客运站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研究 | 第46-58页 |
| ·成都铁路客运站地域文化设计的前期调研 | 第46-50页 |
| ·自然环境限制 | 第46-47页 |
| ·文化要素的选择 | 第47-49页 |
| ·材料特征 | 第49-50页 |
| ·限制条件 | 第50页 |
| ·新成都铁路客运站的功能组成 | 第50页 |
| ·新成都铁路客运站室内空间的总体设计风格 | 第50-51页 |
| ·新成都铁路客运站室内地域性设计的具体分析 | 第51-58页 |
| ·广厅 | 第51-53页 |
| ·候车厅 | 第53-54页 |
| ·进站站台 | 第54-55页 |
| ·出站通道、地下一层 | 第55-56页 |
| ·售票厅 | 第56页 |
| ·细节设计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