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野生稻抗稻飞虱QTL定位及其连锁累赘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3页 |
目录 | 第3-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9页 |
缩略词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稻飞虱 | 第11-12页 |
·危害及可持续性管理 | 第11页 |
·抗稻飞虱经典遗传研究 | 第11-12页 |
·野生稻 | 第12-19页 |
·野生稻抗性基因的转育应用 | 第13-14页 |
·野生稻抗性基因的定位 | 第14-16页 |
·野生稻抗性基因的克隆 | 第16-19页 |
·东乡野生稻 | 第19-20页 |
·东乡野生稻的形态特性与抗虫性研究 | 第19页 |
·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 第19-20页 |
·水稻分子标记概述 | 第20-23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0-21页 |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 | 第21-22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第22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2页 |
·序标签位点和序列专一性扩增区域多态性 | 第22-23页 |
·酶切扩增序列多态性 | 第23页 |
·植物QTL 研究 | 第23-24页 |
·QTL 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 第23-24页 |
·QTL 研究群体类型 | 第24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连锁累赘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26-28页 |
·DNA 提取 | 第26-27页 |
·SSR 标记检测 | 第27页 |
·RFLP 标记检测 | 第27-28页 |
·性状调查 | 第28-29页 |
·抗稻飞虱性状鉴定 | 第28-29页 |
·产量性状及抽穗期鉴定 | 第29页 |
3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连锁图构建 | 第29-30页 |
·QTL 检测 | 第30页 |
·性状表型值相关性分析 | 第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6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30-36页 |
·标记分离比分析 | 第30-33页 |
·遗传距离校正 | 第33-35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35-36页 |
·性状表现 | 第36-38页 |
·抗稻飞虱 | 第36-37页 |
·产量性状表现 | 第37-38页 |
·抽穗期性状表现 | 第38页 |
·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QTL 分析 | 第39-46页 |
·复合区间模型 | 第39-43页 |
·多位点复合区间模型 | 第43-46页 |
5 讨论 | 第46-51页 |
·偏态现象分析 | 第46-47页 |
·抗稻飞虱QTL 定位与分析 | 第47-49页 |
·抗飞虱QTL 与产量性状QTL 的连锁累赘分析 | 第49-51页 |
6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7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1-54页 |
·构建QTL 近等基因系 | 第51-52页 |
·QTL 精细定位与克隆 | 第52-53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