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犯罪论文

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

第1章 引言第1-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3页
   ·本文的结构第13-15页
   ·研究的立场与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之基本理念第17-46页
   ·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第18-28页
     ·刑法的内在品质和社会价值第19-22页
     ·法律形式主义的弊端第22-27页
     ·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的进路第27-28页
   ·构成要件下的事实形成第28-36页
     ·构成事实形成的现实误区第30-35页
     ·构成事实形成的应有理念第35-36页
   ·从概念分析到类型思维第36-45页
     ·现行涵摄模式的缺憾第37-38页
     ·类型思维的提倡第38-43页
     ·类型思维风险的回避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之规范分析第46-103页
   ·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要素的基本问题第48-61页
     ·构成要件的实质第49-54页
     ·构成要件要素的解读第54-61页
   ·构成要件语言的面向第61-69页
     ·日常用语与构成要件的语言第62-65页
     ·私法概念与刑法概念第65-68页
     ·同一语词的不同含义第68-69页
   ·构成要件的诠释标准第69-79页
     ·正义性第70-75页
     ·安定性第75-77页
     ·合目的性第77-79页
   ·目的论下的诠释体系第79-92页
     ·传统的诠释方法第80-87页
     ·对目的解释的重新定位第87-90页
     ·解释方法的位阶第90-92页
   ·对影响诠释因素的理性分析第92-102页
     ·构成要件的“前理解”第92-95页
     ·刑法规范环境的演变第95-98页
     ·判决先例及司法解释第98-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4 章 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之事实认定第103-141页
   ·事实、规范与价值第103-111页
     ·案件事实的客观性第104-106页
     ·案件事实的规范性第106-108页
     ·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第108-111页
   ·案件事实形成的重要原则第111-122页
     ·全面评价的原则第112-115页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第115-118页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第118-122页
   ·案件事实的类型化第122-130页
     ·类型化的案件事实第122-125页
     ·事实类型化的依据第125-130页
   ·案件事实的比较形成第130-140页
     ·典型案例的意义第131-134页
     ·举轻明重与举重明轻第134-137页
     ·等置理论第137-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5章 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之法律推理第141-175页
   ·演绎法律推理第142-153页
     ·演绎法律推理的运行模式第142-144页
     ·大前提的难题和问题第144-149页
     ·演绎的次序第149-153页
   ·归纳法律推理第153-163页
     ·归纳法律推理的运行规则第154-156页
     ·归纳法律推理的内容第156-160页
     ·演绎与归纳的实践并重第160-163页
   ·类比法律推理第163-173页
     ·“类推”、“类推解释”和“类比推理”第163-166页
     ·类比的形式与类比法律推理第166-168页
     ·类比法律推理的难题第168-173页
   ·本章小结第173-175页
第6章 结论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2页
致谢第182页
声明第182-18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电企业培训评估模型的探索与建立
下一篇:北美和中国纳税人权利法律保护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