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34页 |
·火箭推进剂 | 第8-12页 |
·火箭推进剂的分类 | 第8页 |
·火箭推进剂的历史发展 | 第8-10页 |
·硝酸羟胺基单元推进剂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硝酸羟胺基单元推进剂的毒性毒理研究 | 第11-12页 |
·硝酸羟胺基单元推进剂的对抗性药物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亚甲蓝作为对抗性药物 | 第13-14页 |
·茶多酚作为对抗性药物 | 第14-15页 |
·角鲨烯作为对抗性药物 | 第15-16页 |
·卟啉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卟啉化学简介 | 第17-18页 |
·卟啉类化合物的紫外和红外光谱性质 | 第18-21页 |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卟啉化合物的应用 | 第22-26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四(2-吡啶基)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50页 |
·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Adler合成法 | 第35-37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5-37页 |
·主要原料的处理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微波激励合成法 | 第37-40页 |
·微波激励法介绍 | 第37-39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分离提纯 | 第40-41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41-44页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41-42页 |
·红外光谱 | 第42-44页 |
·核磁共振光谱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反应进程的监测 | 第44-45页 |
·合成方法的比较 | 第45-46页 |
·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合成条件的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四(2-吡啶基)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50-65页 |
·合成路线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51-52页 |
·实验药品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主要原料的处理 | 第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四(2-吡啶基)锌卟啉的合成 | 第52页 |
·四(2-吡啶基)锰卟啉的合成 | 第52-53页 |
·分离提纯 | 第53页 |
·四(2-吡啶基)锌卟啉的分离提纯 | 第53页 |
·四(2-吡啶基)锰卟啉的分离提纯 | 第53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53-57页 |
·四(2-吡啶基)锌卟啉的表征 | 第53-55页 |
·四(2-吡啶基)锰卟啉的表征 | 第55-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四(2-吡啶基)锌卟啉的合成 | 第57-60页 |
·四(2-吡啶基)锰卟啉的合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创新点 | 第65-66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