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WTO保障措施主要争议问题研究--兼谈中国保障措施立法及实践

引言第1-11页
第一部分 WTO保障措施的主要争议问题第11-44页
 一、“没有预见的发展”问题的探讨第11-19页
  (一) 问题的产生第11-12页
  (二) 对“没有预见的发展”问题的再认识第12-19页
   1、关于GATT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关系的分歧第12-13页
   2、GATT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关系之我见第13-16页
   3、上诉机构对“没有预见的发展”的性质及含义的理解第16-17页
   4、对“没有预见的发展”含义之我见第17-19页
   5、关于“没有预见的发展”的建议第19页
 二、进口增长第19-25页
  (一)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进口增长”的解释及有关不同意见第20-21页
   1、“阿根廷—鞋类制品”案第20页
   2、“美国—钢铁”案第20-21页
   3、“美国—碳素钢管案”和“美国—钢铁案”第21页
  (二) 对“进口增长”的理解第21-25页
   1、“进口增长”的含义第21-22页
   2、上诉机构提出的进口模式分析第22-25页
 三、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认定第25-31页
  (一) “有理及充分的解释”的义务第25-28页
   1、“有理及充分的解释”义务的法律依据及重要性第25-26页
   2、“有理及充分的解释”的含义第26-28页
  (二) 是否需要分清“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的界限第28-31页
   1、问题的实质第28页
   2、对上诉机构相关解释的探讨第28-31页
 四、因果关系第31-38页
  (一) 上诉机构对因果关系确立的规则第31-32页
   1、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第31-32页
   2、“非归因性”分析的步骤第32页
   3、因果关系的性质第32页
  (二) 对“非归因性”解释的争议第32-38页
   1、对“非归因性”进行严格解释的必要性探讨第32-34页
   2、将进口增长和其他致害因素分开以及将严重损害的各种表现因素分开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探讨第34-36页
   3、“真实而实质性的因果关系”的含义第36-38页
 五、“非歧视性”原则和“平行性”问题第38-42页
  (一) “非歧视性”原则在执行中的问题第38-39页
  (二)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此问题的观点第39-40页
   1、“平行性”(Parallelism)原则第39页
   2、GATT1994第24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2款的例外第39-40页
  (三) 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观点的质疑第40-42页
   1、上诉机构的“平行性”原则涵盖了从条文本身并不能推出的结论第40页
   2、允许GATT1994第24条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2款例外的不合理性第40-42页
 六、对保障措施主要争议问题的思考第42-44页
第二部分 中国的保障措施立法和实践第44-56页
 一、中国实施的保障措施第44-49页
  (一) 立法背景及概况第44-45页
  (二) 中国钢铁保障措施第45-49页
   1、“没有预见的发展”第45-46页
   2、进口增长第46-47页
   3、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威胁第47页
   4、因果关系和“非归因性”分析第47-48页
   5、将某些国家从保障措施中排除第48-49页
 二、WTO其他成员方针对中国实施的特殊保障措施第49-56页
  (一) 针对我国的特殊保障措施概况第49页
  (二) 特殊保障措施与WTO的一般保障措施的差异第49-51页
   1、实施条件不同第50页
   2、自动限制出口第50页
   3、中国的报复能力被削弱第50页
   4、第三方就“贸易转移”实施的保障措施第50-51页
  (三) “市场扰乱”问题研究第51-54页
   1、美国的特殊保障措施立法第52页
   2、美国的特殊保障措施实践第52-53页
   3、“市场扰乱”的特点第53-54页
  (四) 中国针对特殊保障措施的对策第54-56页
   1、了解规则,积极应对第54页
   2、加强行业协会职能,建立预警体系,实现信息互享第54-55页
   3、熟悉权利与义务,善用法律武器第55页
   4、大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有针对性地遏止其他成员方效仿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