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0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8-10页 |
| 第二章 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的管理运行机理研究 | 第10-33页 |
| ·国内外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的总体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总体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总体现状 | 第13-15页 |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15-27页 |
| ·案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 | 第15-18页 |
| ·案例二:英国剑桥大学 | 第18-21页 |
| ·案例三:台湾清华、交通大学 | 第21-23页 |
| ·案例四:北京大学 | 第23-25页 |
| ·案例五:武汉大学 | 第25-27页 |
| ·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的管理运行机理 | 第27-33页 |
| ·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的特征 | 第27-28页 |
| ·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的管理运行模式 | 第28-33页 |
| ·创业驱动型模式 | 第28-29页 |
| ·技术推进型模式 | 第29-31页 |
| ·背景支持型模式 | 第31-32页 |
| ·平台引导型模式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的现状研究 | 第33-42页 |
| ·发展现状 | 第33-38页 |
| ·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 第33-34页 |
| ·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 第34-36页 |
| ·积极探索与进入科技园区相协调的人事制度 | 第36-37页 |
|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权益分配更趋合理 | 第37-38页 |
| ·福利待遇进一步规范 | 第38页 |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8-42页 |
| ·市场观念不强 | 第38-39页 |
| ·人事制度不健全 | 第39-40页 |
| ·科研激励机制不合理 | 第40页 |
|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 ·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促进我国高校进入科技园区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 第42-48页 |
| ·运行机制 | 第42-45页 |
| ·协同机制 | 第42页 |
| ·引导机制 | 第42-43页 |
| ·驱动机制 | 第43-44页 |
| ·调控机制 | 第44-45页 |
| ·管理模式 | 第45-48页 |
| ·“中介搭桥式”管理模式 | 第45-46页 |
| ·“窗口服务式”管理模式 | 第46-47页 |
| ·“基地协作式”管理模式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相应对策建议 | 第48-54页 |
|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科研管理的市场导向性 | 第48页 |
| ·构筑高校与科技园区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第48-50页 |
|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消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 第50-51页 |
|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保护科技人员合法权益 | 第51-52页 |
| ·充分利用科技园区有利环境,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 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