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19页 |
·概述 | 第7-8页 |
·同工酶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 第8-16页 |
·同工酶技术概述 | 第8-11页 |
·同工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第11-16页 |
·动物消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与应用 | 第16-19页 |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 | 第16页 |
·甲壳类消化酶的研究 | 第16-17页 |
·棘皮动物消化酶的研究 | 第17页 |
·软体动物消化酶的研究 | 第17-1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及应用 | 第18-19页 |
2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36页 |
·西施舌同工酶的研究 | 第21-29页 |
·实验材料来源 | 第21-24页 |
·样品制备 | 第24页 |
·电泳、染色 | 第24-25页 |
·结果记录与分析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6-29页 |
·西施舌亲贝消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 第29-36页 |
·实验材料来源 | 第29页 |
·样品制备 | 第29-31页 |
·酶液蛋白浓度测定 | 第31页 |
·消化酶活性测定 | 第31-3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50页 |
·福建、江苏西施舌亲贝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研究 | 第36-44页 |
·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 | 第36-37页 |
·苹果酸脱氢酶(MDH,E.C.1.1.1.37) | 第37-39页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DH,E.C.1.1.1.49) | 第39页 |
·醇脱氢酶(ADH,E.C.1.1.1.1) | 第39页 |
·酯酶(EST,E.C.3.1.1.1) | 第39-41页 |
·酸性磷酸酶(ACP,E.C.3.1.3.2) | 第41-42页 |
·碱性磷酸酶(ALP,E.C.3.1.3.1) | 第42-4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 | 第43-44页 |
·福建西施舌幼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变化的研究 | 第44-48页 |
·乳酸脱氢酶(LDH) | 第44-45页 |
·苹果酸脱氢酶(MDH) | 第45页 |
·醇脱氢酶(ADH) | 第45-46页 |
·酯酶(EST) | 第46-47页 |
·酸性磷酸酶(ACP) | 第47页 |
·碱性磷酸酶(ALP) | 第47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47-48页 |
·西施舌亲贝消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比较研究 | 第48-50页 |
·淀粉酶 | 第48-49页 |
·纤维素酶 | 第49页 |
·脂肪酶 | 第49页 |
·蛋白酶 | 第49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49-50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0-64页 |
·同工酶分析方法及其缓冲系统的选择 | 第50-51页 |
·同工酶分析的优点及局限性 | 第51-53页 |
·西施舌同工酶的研究 | 第53-60页 |
·西施舌亲贝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 | 第53-55页 |
·西施舌幼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 | 第55-56页 |
·福建、江苏西施舌同工酶表达差异原因的探讨 | 第56-59页 |
·西施舌的遗传变异 | 第59-60页 |
·西施舌亲贝消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比较研究 | 第60-64页 |
·西施舌亲贝消化酶在不同器官中的活性差异 | 第60-62页 |
·消化酶活性与西施舌亲贝食性的关系 | 第62页 |
·福建、江苏西施舌亲贝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比较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图版 | 第73-83页 |
图版说明 | 第83-85页 |
Plate explanation | 第85-87页 |
中文摘要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