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 第10-11页 |
1.1.2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 第11-12页 |
1.1.3 产权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 第12-13页 |
1.2 主要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性与兼容性 | 第14-26页 |
2.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 第15-16页 |
2.2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性 | 第16-23页 |
2.2.1 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与国有企业单一主体之间的矛盾 | 第18页 |
2.2.2 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性之间的盾 | 第18-21页 |
2.2.3 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要素高流动性与国有企业资产封闭性凝滞性之间的予盾 | 第21-23页 |
2.3 国有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 第23-24页 |
2.3.1 意大利的国家参与制模式 | 第23-24页 |
2.3.2 印度的国有企业集权管理模式 | 第24页 |
2.3.3 新加坡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第26-37页 |
3.1 企业制度演进的历史 | 第26-28页 |
3.1.1 早期企业制度与早期股份制是相适应的 | 第26页 |
3.1.2 初始企业制度伴随了几乎整个封建主义过程 | 第26-28页 |
3.2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 第28-31页 |
3.2.1 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 | 第28-29页 |
3.2.2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3.2.3 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 | 第31页 |
3.3 辩证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 第31-36页 |
3.3.1 从现实国情出发,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 第32-34页 |
3.3.2 从生产力状况出发,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 | 第37-65页 |
4.1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 第37-43页 |
4.1.1 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化改造的国际范例 | 第38-42页 |
4.1.2 我国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取向 | 第42-43页 |
4.2 制约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是产权关系 | 第43-46页 |
4.3 产权制度相关理论介绍 | 第46-50页 |
4.3.1 产权的内涵 | 第46-47页 |
4.3.2 产权制度的功能 | 第47-48页 |
4.3.3 产权制度的两种类型 | 第48-50页 |
4.4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3页 |
4.4.1 国有资产行政化管理体制问题 | 第50-51页 |
4.4.2 关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 第51-52页 |
4.4.3 激励机制弱化的问题 | 第52-53页 |
4.4.4 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不强 | 第53页 |
4.5 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53-64页 |
4.5.1 明确国有企业(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 | 第53-62页 |
4.5.1.1 明确界定企业产权,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 第54-57页 |
4.5.1.2 建立国有持股公司经营国有资本的设想 | 第57-60页 |
4.5.1.3 国有股的流通是产权规范化的必然趋势 | 第60-62页 |
4.5.2 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