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水稻成行喷播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7-11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1.2 水稻成行喷播技术及其研究价值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9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第二部分 种子管道喷播机理 | 第11-27页 |
2.1 成行喷播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2.2 成行喷播过程的几点假设 | 第11页 |
2.3 气体-颗粒系统的流态 | 第11-12页 |
2.4 输送过程气流压降分析 | 第12页 |
2.5 气相速度分布 | 第12-13页 |
2.6 输料管中单粒种子受力分析 | 第13-17页 |
2.6.1 单粒种子的阻力分析(F_d) | 第13-15页 |
2.6.2 单粒种子视质量力(F_m) | 第15-16页 |
2.6.3 巴西特加速度力(F_b) | 第16页 |
2.6.4 压强梯度力(F_p) | 第16页 |
2.6.5 速度梯度力 | 第16-17页 |
2.7 单粒种子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2.8 种子重力沉降与种子悬浮速度 | 第19-21页 |
2.8.1 种子的重力沉降 | 第19-20页 |
2.8.2 种子的悬浮速度 | 第20-21页 |
2.9 气流管中种子群运动方程 | 第21-25页 |
2.9.1 种子群受力分析 | 第21-23页 |
2.9.2 种子群运动方程 | 第23-25页 |
2.10 管道中种子群最大速度的确定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稻种的生物特性及力学性质 | 第27-30页 |
3.1 种子播种特性 | 第27页 |
3.2 休止角的测定 | 第27-28页 |
3.3 滑动摩擦角的测定 | 第28页 |
3.4 种子当量半径(r_p)的测定 | 第28-29页 |
3.5 内摩擦角 | 第29页 |
3.6 种粒在漏斗中的流动 | 第29-30页 |
第四部分 试验装置构建与试验方案 | 第30-34页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页 |
4.2 试验装置组成 | 第30页 |
4.3 种子箱改进设计 | 第30-31页 |
4.4 流量控制阀的改进 | 第31-32页 |
4.5 喷管喷嘴设计 | 第32页 |
4.6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4.7 试验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第五部分 装置性能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34-51页 |
5.1 评价指标确定 | 第34-35页 |
5.1.1 喷播量稳定性 | 第34页 |
5.1.2 各行播量一致性 | 第34页 |
5.1.3 单管喷种均匀性 | 第34页 |
5.1.4 芽种损失率 | 第34-35页 |
5.2 试验目的 | 第35页 |
5.3 管道输送过程的速度测量 | 第35-37页 |
5.3.1 主管气体速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5.3.2 喷嘴口气流速度与种子速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5.4 播量稳定性的试验分析 | 第37-38页 |
5.4.1 不同物料的播量稳定性 | 第37-38页 |
5.4.2 油门档大小与播量稳定性的关系 | 第38页 |
5.5 试验因素与各行播量一致性的关系 | 第38-40页 |
5.5.1 油门档与各行播量一致性的关系 | 第38页 |
5.5.2 喷管角度与各行播量一致性的关系 | 第38页 |
5.5.3 流量大小与各行播量一致性的关系 | 第38-40页 |
5.6 单管喷种均匀性的试验分析 | 第40-41页 |
5.7 试验因素与芽种损失率的关系 | 第41-43页 |
5.7.1 油门与芽种损失率的关系 | 第41-42页 |
5.7.2 芽长与芽种损失率的关系 | 第42-43页 |
5.8 多因素试验 | 第43-48页 |
5.8.1 平均损失率 | 第44页 |
5.8.2 多因素试验方差分析与二元线性回归 | 第44-48页 |
5.9 因素各水平相互影响分析 | 第48-51页 |
5.9.1 油门各水平间的影响分析 | 第48页 |
5.9.2 芽长各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48-51页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表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