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研究

第1章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经营模式的变迁及分析第1-12页
 1.1 银行经营模式的含义第6页
 1.2 美国银行经营模式的变迁第6-8页
  1.2.1 “大萧条”前后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第6-7页
  1.2.2 美国银行现代经营模式第7-8页
 1.3 英国银行经营模式的变迁第8-9页
 1.4 德国银行经营模式第9-10页
 1.5 日本银行经营模式的变迁第10-12页
第2章 关于分业、混业经营模式的理论争议第12-21页
 2.1 两种经营模式各自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2.1.1 资产管理理论第12页
  2.1.2 转移理论第12页
  2.1.3 预期收入理论第12-13页
 2.2 关于风险的争论第13-15页
 2.3 关于效率的争论第15-16页
 2.4 关于银企关系的争论第16-17页
 2.5 关于经营收益的争论第17-21页
第3章 我国现行分业经营模式第21-31页
 3.1 中央银行体制及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第21-22页
 3.2 实际上的混业经营阶段第22-24页
 3.3 分业模式的最终确立第24-27页
 3.4 实行分业经营的原因第27-31页
  3.4.1 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第28页
  3.4.2 金融机构大多缺乏风险意识,内控制度不健全第28-29页
  3.4.3 中国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第29页
  3.4.4 金融风险监管能力及经验不足第29-30页
  3.4.5 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需要第30-31页
第4章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趋势第31-41页
 4.1 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强烈推动力第31-35页
  4.1.1 应对加入 WTO后的竞争第31-33页
  4.1.2 应对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第33-34页
  4.1.3 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第34-35页
 4.2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现实可行性第35-36页
  4.2.1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有预留的操作空间第35-36页
  4.2.2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第36页
  4.2.3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第36页
 4.3 国有商业银行与证券及保险机构的合作第36-39页
  4.3.1 银证合作的内容第36-37页
  4.3.2 我国目前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的现状第37-39页
 4.4 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第39-41页
  4.4.1 简单代理型第39页
  4.4.2 互惠互利型第39页
  4.4.3 创新服务型第39-40页
  4.4.4 全面合作型第40-41页
第5章 混业经营模式具体形式——金融控股公司第41-50页
 5.1 混业经营的形式第41页
 5.2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最佳形式第41-44页
  5.2.1 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第42页
  5.2.2 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第42-44页
 5.3 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第44-50页
  5.3.1 并购第44页
  5.3.2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并购路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证分析第44-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权利救济方法研究
下一篇:多传感器系统设计及其在机器人定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