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多Agent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论文背景第9页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方法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和安排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论文安排第11-12页
第2章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第12-21页
 2.1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第12-14页
 2.2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现状第14-15页
 2.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第15-16页
 2.4 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技术第16-19页
  2.4.1 异常检测第16-17页
  2.4.2 误用检测第17-19页
 2.5 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第19-21页
第3章 智能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第21-45页
 3.1 神经网络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第21-22页
  3.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第21页
  3.1.2 人工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第21-22页
 3.2 BP网络第22-35页
  3.2.1 BP算法第22-24页
  3.2.2 BP算法的改进算法第24-26页
  3.2.3 BP算法用于入侵检测第26-35页
   3.2.3.1 BP算法入侵检测性能的比较第27-32页
   3.2.3.2 BP算法用于异常检测第32-33页
   3.2.3.3 动量学习率法用于误用检测第33-35页
 3.3 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第35-40页
  3.3.1 数据挖掘的定义第35-36页
  3.3.2 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数据挖掘算法的应用第36页
  3.3.3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挖掘流程第36-37页
  3.3.4 分类算法第37-40页
 3.4 组合分类法第40-45页
第4章 基于多Agent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的设计第45-58页
 4.1 Agent技术研究第45-47页
  4.1.1 Agent的定义第45页
  4.1.2 移动 Agent系统第45-46页
  4.1.3 多 Agent系统第46页
  4.1.4 Agent的引入可能造成的问题第46-47页
 4.2 基于 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第47-52页
  4.2.1 入侵检测自治代理(AFFID)第47-49页
  4.2.2 EMERALD第49-50页
  4.2.3 基于多 Agent的入侵检测协同模型第50-52页
 4.3 基于多 Agent的层次协同入侵检测模型设计第52-58页
  4.3.1 设计原则第52页
  4.3.2 体系结构设计第52页
  4.3.3 主要部件介绍第52-55页
  4.3.4 通信协议第55-56页
  4.3.5 日志文件和系统数据库第56页
  4.3.6 基于 Agent的层次协同入侵检测模型的工作流程第56-57页
  4.3.7 系统性能评估第57-58页
第5章 系统的初步实现第58-74页
 5.1 系统开发环境第58-59页
 5.2 采集 Agent的设计第59-62页
 5.3 检测代理设计第62-74页
  5.3.1 数据预处理第62-68页
  5.3.2 异常检测 Agent设计第68-71页
   5.3.2.1 异常检测 Agent的数据准备第68-70页
   5.3.2.2 异常检测 Agent检测算法实现步骤第70页
   5.3.2.3 异常检测 Agent实验结果第70-71页
  5.3.3 误用检测 Agent设计第71-73页
   5.3.3.1 误用检测 Agent的数据源第71页
   5.3.3.2 误用检测 Agent的检测算法实验步骤第71-72页
   5.3.3.3 误用检测 Agent的实验结果第72-73页
  5.3.4 系统入侵检测的实现第73-74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有限三审终审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真实义务对民事诉讼行为的规制--兼谈我国真实义务原则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