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进路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法律普及和“送法下乡”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法律普及的学理释义 | 第16-20页 |
一、法律普及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法律普及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全民普法”与“送法下乡”:法治实践的中国语境 | 第20-27页 |
一、“全民普法”的政治基础:治道转型的兴起与法律现代化的推进 | 第20-22页 |
二、“全民普法”的法律依据:各级立法与规划铺就的“宏伟蓝图” | 第22-24页 |
三、“送法下乡”:“乡上社会”法治化与“全民普法”的结合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少数民族乡村普法的理性分析 | 第27-39页 |
第一节 在少数民族乡村开展普法工作的特殊性 | 第27-34页 |
一、历史上的空白 | 第28-29页 |
二、地域上的限制 | 第29-31页 |
三、文化间的差异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在少数民族乡村开展普法工作的双重目标 | 第34-39页 |
一、社会控制的国家策略 | 第35-37页 |
二、权利维护的现实需求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少数民族乡村普法的具体实践 | 第39-56页 |
第一节 传者与受众 | 第39-46页 |
一、乡土法治实践的“引路人” | 第40-44页 |
二、乡土法治实践的“精英主义”和“平等对话”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方式与方法 | 第46-56页 |
一、“送法下乡”的一般实现模式:自上而下的“仪式化”普法 | 第47-50页 |
二、“送法下乡”的个别实现模式: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普法 | 第50-56页 |
第四章 少数民族乡村普法的检视与展望 | 第56-72页 |
第一节 外迫与内信:影响乡民们学法、守法及用法的因素 | 第57-63页 |
一、乡民们眼中的普法 | 第58-62页 |
二、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学理剖析 | 第62-63页 |
第二节 观念与现实:完善少数民族乡村普法工作的若干进路 | 第63-72页 |
一、普法内容上的观念转变 | 第65-68页 |
二、普法方式上的具体改良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