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质性状作图群体的构建及种子蛋白和脂肪含量QTLs的SSR标记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缩略语 | 第7-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 ·遗传标记的发展 | 第10-16页 |
| ·形态标记 | 第10-11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1页 |
| ·生化标记 | 第11-12页 |
| ·DNA标记 | 第12-16页 |
| ·大豆数量性状QTL定位 | 第16-20页 |
| ·大豆种子脂肪和蛋白含量相关QTLs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 第21-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 ·群体构建 | 第25-26页 |
| ·营养品质测定 | 第26页 |
| ·SSR引物 | 第26页 |
| ·SSR分析 | 第26-28页 |
| ·蛋白和脂肪含量的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28页 |
| ·标记-QTL连锁分析 | 第28-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 ·籽粒油分和蛋白含量在F_2群体中的表现 | 第30-31页 |
| ·籽粒油分和蛋白含量表现 | 第30-31页 |
| ·蛋白与油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 ·双亲间的多态性筛选 | 第31-32页 |
| ·基因池筛选的多态性引物 | 第32页 |
| ·分子标记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 | 第32页 |
| ·标记间连锁分析 | 第32-33页 |
| ·标记-性状关联的检测 | 第33页 |
| ·相关标记对部分大豆种质资源的检测 | 第33-35页 |
| 4 讨论 | 第35-38页 |
| ·群体评估和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35页 |
| ·偏分离现象及其解释 | 第35-36页 |
| ·大豆籽粒油分和蛋白含量的QTLs | 第36-37页 |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37-38页 |
| 5 结论 | 第38页 |
| 6 进一步的研究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