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叙事伦理形态--《青春之歌》与《私人生活》的比较研究
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女性叙事伦理形态的内容表现 | 第10-28页 |
一、孤独·自由:反向的探索之路 | 第10-15页 |
(一) 孤独的雾沼 | 第10-11页 |
(二) “群己”问题 | 第11-13页 |
(三) 孤独的不同含义 | 第13-14页 |
(四) 对自由的差异性理解 | 第14-15页 |
二、爱情:顺从“召唤”和个人偏好 | 第15-23页 |
(一) 革命爱情三部曲 | 第16-19页 |
(二) 三种类型的爱情 | 第19-23页 |
三、死亡:灵魂与身体的天平 | 第23-28页 |
(一) “牺牲”——光荣的“仪式” | 第23-25页 |
(二) “死”——黑色的“不在” | 第25-28页 |
第二部分 女性叙事伦理形态的形式表现 | 第28-41页 |
一、叙事结构 | 第28-35页 |
(一) 标题与开头 | 第28-30页 |
(二) 逻辑剪辑与情感剪辑 | 第30-33页 |
(三) 单一叙事与重复叙事 | 第33-35页 |
二、叙事语言 | 第35-41页 |
(一) “共名”语言与“自名”语言 | 第35-37页 |
(二) 语言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 第37-39页 |
(三) 语言和感觉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原因 | 第41-60页 |
一、人:“新人”与“个人” | 第41-51页 |
(一) “新人”的倡导、特征及塑造 | 第41-46页 |
(二) “个人”的浮出、特征及塑造 | 第46-51页 |
二、文学:“武器”与“呼吸” | 第51-60页 |
(一) 文学“武器”观及其特征 | 第51-54页 |
(二) 多元中的文学“呼吸”观及其特征 | 第54-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