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官僚 | 第14页 |
2.1.2 街头官僚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2.1 街头官僚理论的内涵 | 第15页 |
2.2.2 街头官僚理论与研究的契合 | 第15-16页 |
2.2.3 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与街头官僚 | 第16页 |
2.2.4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两面性 | 第16-17页 |
2.2.5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2.2.6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路径 | 第17-19页 |
3 松江警察事件过程梳理及环境分析 | 第19-26页 |
3.1 “松江警察事件”概述 | 第19-20页 |
3.1.1 事发缘由 | 第19页 |
3.1.2 导致后果 | 第19-20页 |
3.1.3 处理结果 | 第20页 |
3.2 “松江警察事件”环境分析 | 第20-24页 |
3.2.1 社会环境 | 第20-22页 |
3.2.2 制度环境 | 第22-23页 |
3.2.3 责任机构环境 | 第23-24页 |
3.3 “松江警察事件”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 第24-26页 |
3.3.1 案例选择的典型性 | 第24-25页 |
3.3.2 案例选择的特异性 | 第25-26页 |
4 警察执法规范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松江警察事件为例 | 第26-33页 |
4.1 警察执法规范性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4.1.1 规范警察现场执法的工作规范不够具体细致 | 第26-27页 |
4.1.2 街头警察执法决策机制不够完善 | 第27页 |
4.1.3 执法警力资源的组织与配置不完善 | 第27-28页 |
4.1.4 执法对象对警察执法权威的挑战 | 第28-29页 |
4.2 警察执法规范性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9-33页 |
4.2.1 警察机关对涉案警察的依法行政意识的灌输与驯化不全面 | 第29-31页 |
4.2.2 没有充分的现场执法警力资源 | 第31-32页 |
4.2.3 警察的公权力权威未得到充分尊重 | 第32-33页 |
5 提升警察执法规范化的对策建议 | 第33-42页 |
5.1 完善法律规则规范街头官僚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 第33-35页 |
5.1.1 完善法律规范来规范街头裁量 | 第33页 |
5.1.2 完善第三人权益保障机制来限制街头警察执法裁量权 | 第33-35页 |
5.2 完善街头警察执法的资源配置与组织管理 | 第35-40页 |
5.2.1 明确职权界限,回归警察职能法定原则 | 第35-37页 |
5.2.2 建立合理的执法监督制度 | 第37-38页 |
5.2.3 完善我国街头官僚执法责任追究体系 | 第38-40页 |
5.3 强化对执法民警的执法培训与权利保障 | 第40-42页 |
5.3.1 建立“以老带新”互动机制 | 第40页 |
5.3.2 完善警察依法履职的法律保障 | 第40-41页 |
5.3.3 建立专业培训提升警察的心理素质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