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理论的冲击攻丝系统设计及其分析
| 昆明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 第1-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 1.1 研究课题意义及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2 丝锥结构 | 第9-11页 |
| 1.3 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及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 1.4 本论文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基于创新设计理论的冲击攻丝原理设计 | 第18-39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创新设计理论及方法 | 第18-28页 |
| 2.3 冲击攻丝的原理设计 | 第28-34页 |
| 2.4 冲击攻丝装置的运动和力计算 | 第34-38页 |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基于创新设计理论的攻丝装置结构设计 | 第39-51页 |
| 3.1 引言 | 第39页 |
| 3.2 冲击攻丝功能设计 | 第39-40页 |
| 3.3 冲击攻丝装置的创新结构设计 | 第40-50页 |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冲击攻丝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51-64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优化设计的理论及方法 | 第51-57页 |
| 4.3 冲击攻丝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57-59页 |
| 4.4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59-63页 |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冲击攻丝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4-82页 |
| 5.1 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理论 | 第64-72页 |
| 5.2 冲击攻丝部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72-76页 |
| 5.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6-81页 |
| 5.4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6.1 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82-83页 |
| 6.2 不足及展望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附录 (优化设计程序)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