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的时空构成
第一章 概论城市广场与时空构成 | 第1-18页 |
·时空构成的概念 | 第12页 |
·历史沿革与广场的时空构成 | 第12-18页 |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 第13-14页 |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 第14-15页 |
·巴洛克时期 | 第15-16页 |
·工业革命和近代广场 | 第16页 |
·现代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城市广场的空间构成研究 | 第18-35页 |
·空间构成原理及应用 | 第18-23页 |
·空间构成的词汇 | 第18-19页 |
·空间构成的语法 | 第19-23页 |
·整体空间的构成 | 第23-31页 |
·整体空间尺度 | 第23-24页 |
·整体空间的构成形式 | 第24-27页 |
·广场空间的四要素与意象分析 | 第27-31页 |
·局部空间的构成 | 第31-35页 |
·局部空间的形状、尺度和比例 | 第31-32页 |
·局部空间的两种构成方式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城市广场的时间构成研究 | 第35-48页 |
·时间构成的概念和要素 | 第35-37页 |
·历史文脉与时间构成 | 第37-43页 |
·旧广场的改建与历史文脉的传承 | 第37-40页 |
·新广场的仿古手法与文脉传承 | 第40-43页 |
·空间序列与时间构成 | 第43-45页 |
·花木配置与时间体验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行为需求与广场的时空构成 | 第48-55页 |
·行为需求理论概述 | 第48-50页 |
·行为需求与广场的时空构成 | 第50-54页 |
·行为需求的调研方法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关于校园广场的调查研究 | 第55-65页 |
·调研选题和问卷结果 | 第55-59页 |
·对于三个广场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59-64页 |
·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广场 | 第59-60页 |
·中国科技大学的严济慈广场 | 第60-62页 |
·合肥工大的住宿区广场 | 第62-64页 |
·对于三个广场调查结果的总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新兴广场的时空构成与设计趋势 | 第65-68页 |
表格清单 | 第68-69页 |
图片清单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创作实践 | 第74-79页 |
发表论文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