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形式·意义--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城市雕塑问题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图表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1.1 探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基本动因 | 第11页 |
1.2 城市雕塑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方法和意义 | 第11-14页 |
1.3.1 城市雕塑艺术课题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2 城市雕塑课题的分析比较的基础方法 | 第12页 |
1.3.3 城市雕塑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2 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 | 第14-24页 |
2.1 公共环境艺术概述 | 第14-16页 |
2.1.1 公共环境艺术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公共环境艺术类型 | 第15页 |
2.1.3 公共环境艺术特征 | 第15-16页 |
2.2 城市雕塑概述 | 第16-21页 |
2.2.1 城市雕塑概念 | 第16-17页 |
2.2.2 城市雕塑类型 | 第17页 |
2.2.3 城市雕塑特征 | 第17-21页 |
2.3 城市环境需要城市雕塑 | 第21-24页 |
3 城市雕塑的建构 | 第24-50页 |
3.1 城市雕塑艺术的主要社会及美学意义 | 第24-30页 |
3.1.1 城市雕塑的社会意义 | 第24-26页 |
3.1.2 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 | 第26-30页 |
3.2 城市雕塑艺术视觉形式的基本要素分析 | 第30-37页 |
3.2.1 视知觉的原理和人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心理 | 第30页 |
3.2.2 观察形态的方法和形式要素 | 第30-37页 |
3.3 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7-41页 |
3.3.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7-38页 |
3.3.2 品位超凡原则 | 第38-39页 |
3.3.3 整体效应原则 | 第39页 |
3.3.4 大众参与原则 | 第39页 |
3.3.5 情景交融原则 | 第39-40页 |
3.3.6 继承与创新原则 | 第40-41页 |
3.3.7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1页 |
3.4 城市雕塑的审美特征和标准 | 第41-50页 |
3.4.1 城市雕塑的审美特征 | 第41-45页 |
3.4.2 优秀城市雕塑的标准探讨 | 第45-46页 |
3.4.3 城市雕塑的成功案例 | 第46-50页 |
4 城市雕塑的解析 | 第50-55页 |
4.1 城市雕塑建设的整体规划意识 | 第52页 |
4.2 城市雕塑建设与专家指导 | 第52-53页 |
4.3 城市雕塑建设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精神 | 第53页 |
4.4 城市雕塑建设主题雷同、用料重复 | 第53-55页 |
5 城市雕塑问题的对策及趋势 | 第55-73页 |
5.1 城市雕塑的对策 | 第55-68页 |
5.1.1 城市雕塑创作要注重设计意识 | 第55-57页 |
5.1.2 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互动 | 第57-61页 |
5.1.3 城市雕塑与文化精神再认识 | 第61-65页 |
5.1.4 城市雕塑发展问题探讨 | 第65-68页 |
5.2 城市雕塑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素 | 第68-73页 |
5.2.1 城市雕塑发展建议 | 第68-71页 |
5.2.2 未来城市雕塑发展趋势 | 第71-73页 |
6 结语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