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CDMA智能天线DBF算法的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内容和发展动态 | 第9-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智能天线基本原理 | 第13-23页 |
| ·智能天线阵列的拓扑结构 | 第13-17页 |
| ·均匀直线阵列 | 第14-16页 |
| ·均匀圆环阵列 | 第16-17页 |
| ·智能天线系统结构 | 第17-19页 |
| ·天线阵方向图和天线阵元间距 | 第19-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智能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简介 | 第23-32页 |
| ·DBF算法的分类 | 第23-24页 |
| ·盲DBF算法 | 第24-28页 |
| ·维纳算法 | 第24-25页 |
| ·最陡下降算法 | 第25-26页 |
| ·最小均方(LMS)算法 | 第26-27页 |
| ·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 | 第27-28页 |
| ·盲自适应算法 | 第28-31页 |
| ·基于接收信号DOA估计的自适应算法 | 第28-29页 |
| ·基于信号特性恢复的算法 | 第29-31页 |
| ·其他的盲自适应算法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基于DS-CDMA的DBF算法 | 第32-48页 |
| ·DS-CDMA的通信原理 | 第32-35页 |
| ·原理框图 | 第32-33页 |
| ·DS-CDMA通信系统的信号模型 | 第33-35页 |
| ·解扩重扩(DR)算法 | 第35-43页 |
| ·LS-DRMTA算法 | 第36-38页 |
| ·LS-DRMTCMA算法 | 第38-40页 |
| ·导频位辅助LMS-DRMTA算法 | 第40-41页 |
| ·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多目标解扩重扩恒模算法 | 第41-43页 |
| ·基于最大接收准则的自适应波束形成(DBF)算法 | 第43-47页 |
| ·最大接收功率算法 | 第44页 |
| ·峰值搜索DOA估计算法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DBF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63页 |
| ·引言 | 第48-51页 |
| ·仿真使用信道的具体参数 | 第48-49页 |
| ·仿真中采用的信号模型 | 第49-51页 |
| ·仿真中使用的天线阵结构 | 第51页 |
| ·峰值搜索DOA估计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1-56页 |
| ·LMS-DRMTCMA算法收敛性能仿真 | 第56-57页 |
| ·DBF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附录1 LS-DRMTA算法的推导过程 | 第63-67页 |
| 附录2 广义高斯法 | 第67-68页 |
| 总结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