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11页 |
1.2 高速数传系统中的编译码体系 | 第11-12页 |
1.3 基于卫星高速数传的纠错编译码方案 | 第12-15页 |
1.3.1 网格编码调制技术 | 第12-13页 |
1.3.2 与 TCM相结合的调制技术 | 第13页 |
1.3.3 基于卫星高速数传的纠错编译码方案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RS码的编码和译码算法 | 第17-28页 |
2.1 有限域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2 RS码概述 | 第17-18页 |
2.3 RS码的编码算法 | 第18-19页 |
2.3.1 时域编码 | 第18页 |
2.3.2 频域编码 | 第18-19页 |
2.4 RS码的译码算法 | 第19-27页 |
2.4.1 时域译码 | 第19-25页 |
2.4.2 频域译码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网格编码调制 | 第28-43页 |
3.1 传统的编码和调制 | 第28-29页 |
3.2 TCM 的编码原理 | 第29-32页 |
3.2.1 集合分割原理 | 第29-30页 |
3.2.2 TCM编码 | 第30-31页 |
3.2.3 调制映射 | 第31-32页 |
3.3 TCM 的 Viterbi译码 | 第32-34页 |
3.3.1 Viterbi译码算法 | 第32-33页 |
3.3.2 TCM的 Viterbi译码 | 第33-34页 |
3.4 TCM 的性能分析 | 第34-37页 |
3.4.1 渐进编码增益(ACG) | 第34-35页 |
3.4.2 误码性能下限 | 第35页 |
3.4.3 Matlab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5 RS与TCM 级联的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3.5.1 RS与 TCM级联系统的误比特率和编码增益 | 第37-38页 |
3.5.2 级联码系统的渐进编码增益 | 第38页 |
3.6 实用网格编码调制 | 第38-42页 |
3.6.1 PTCM的构成 | 第39-40页 |
3.6.2 PTCM的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高速数传系统的 RS编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53页 |
4.1 有限域基本运算单元的 FPGA实现 | 第43-45页 |
4.1.1 有限域加法器 | 第43页 |
4.1.2 有限域乘法器 | 第43-45页 |
4.1.3 有限域求逆器 | 第45页 |
4.2 RS(255,239)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47页 |
4.2.1 RS(255,239)编码器的结构 | 第45-46页 |
4.2.2 RS(255,239)编码器的 FPGA实现 | 第46-47页 |
4.3 基于高速数传系统的 RS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52页 |
4.3.1 伴随式计算器的实现 | 第48-49页 |
4.3.2 关键方程求解器的实现 | 第49-50页 |
4.3.3 Chien搜索单元的实现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高速 Viterbi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65页 |
5.1 Viterbi译码器的一般结构 | 第53页 |
5.1.1 Viterbi译码器的一般结构 | 第53页 |
5.1.2 限制 Viterbi译码器译码速度的瓶颈 | 第53页 |
5.2 流水线型 ACSU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60页 |
5.2.1 M步 ACS算法 | 第54-56页 |
5.2.2 流水线结构 ACSU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0页 |
5.3 并行SMU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3页 |
5.3.1 寄存器/三态门回索算法 | 第60-61页 |
5.3.2 并行结构 SMU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3页 |
5.4 高速 Viterbi译码器的 FPGA实现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0-71页 |
附录B GF(256)上元素的指数形式与矢量形式的对照表 | 第71-73页 |
附录C 部分 Synplify综合电路图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