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理解 对话 融合--解释-接受理论与高中语文文学教学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6-12页
第一章 “偏见”与文学的阅读教学第12-22页
 第一节 “偏见”与文学阅读第12-15页
  一 “偏见”是文学阅读理解的基础第12-13页
  二 “偏见”与文学作品原意的复归第13-15页
 第二节 “偏见”理论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启示第15-17页
  一 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第15页
  二 阅读是学生对作品的再创造第15-16页
  三 文学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第16-17页
 第三节 “偏见”理论在教学中的实施方略第17-22页
  一 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第17-18页
  二 “偏见”与教师的教学设计第18-19页
  三 主题诠释的多样性第19-22页
第二章 “期待视野”的变化与语文教材第22-30页
 第一节 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的对应关系第22-23页
 第二节 文学阅读中期待视野的变化第23-25页
  一 读者期待视野变化的总体情况第23-24页
  二 个体期待视野变化的特点第24-25页
 第三节 “期待视野”的变化与中学语文教材第25-30页
  一 教材的选文编排第25-28页
  二 教材的处理第28-30页
第三章 “召唤结构”与作品隐含意义的发掘第30-38页
 第一节 召唤结构在文学文本中的表现形式第30-35页
  一 语义空白第30-32页
  二 句法空白第32-34页
  三 结构空白第34-35页
 第二节 善于利用“召唤结构”进行教学第35-38页
第四章 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的视野融合第38-43页
 第一节 读者与文本的融合第38-41页
  一 文本意义的实现离不开读者的主动参与第38-40页
  二 读者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本文第40-41页
 第二节 当代与历史的融合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药性卵巢癌P-gp和CX43的检测及意义
下一篇: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软权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