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引言 | 第10页 |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非碳负极的种类 | 第10-12页 |
·金属及合金 | 第10-11页 |
·金属氮化物 | 第11页 |
·氧化物 | 第11-12页 |
·硅及硅化物 | 第12页 |
·锂离子高容量负极材料优化与改性的一般方法 | 第12-15页 |
·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 | 第12-13页 |
·掺杂改性 | 第13页 |
·合金化 | 第13-14页 |
·制备成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开发高容量负极材料面临的问题 | 第15页 |
·硅负极材料的优点 | 第15页 |
·高容量含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15-17页 |
·气相沉积 | 第16页 |
·高温固相合成 | 第16-17页 |
·机械合金化 | 第17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高容量含硅负极材料的种类 | 第17-23页 |
·二元体系 | 第17-23页 |
·多元体系 | 第23页 |
·博士论文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页 |
第二章 材料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制备 | 第32页 |
·电池装配及测试 | 第32-33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32-33页 |
·电池装配及循环性能测试 | 第33页 |
·循环伏安法 | 第33页 |
·交流阻抗法 | 第33页 |
·材料表面及结构表征 | 第33-35页 |
·X射线衍射 | 第33-34页 |
·SEM/EDS分析 | 第34页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X射线光电子光谱分析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硅及其化合物的脱嵌锂行为研究 | 第36-77页 |
·引言 | 第36页 |
·电极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极片制备 | 第36-3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7页 |
·硅的电化学脱嵌锂过程 | 第37-42页 |
·Li-Si二元相图 | 第37-38页 |
·硅的电化学脱嵌锂过程 | 第38-42页 |
·硅在电化学嵌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 第42-47页 |
·硅在嵌锂过程中的表面现象 | 第47-62页 |
·硅在嵌锂过程中的阻抗分析 | 第47-48页 |
·硅电极嵌锂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48-54页 |
·硅电极嵌锂状态XPS分析 | 第54-62页 |
·NiSi_2的脱嵌锂行为研究 | 第62-73页 |
·NiSi_2的电化学性能 | 第62-63页 |
·NiSi_2首次脱嵌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 第63-64页 |
·NiSi_2首次脱嵌锂过程中的表面XPS分析 | 第64-72页 |
·NiSi_2的脱嵌锂机理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四章 含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7-94页 |
·引言 | 第77页 |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77-79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7-78页 |
·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8-79页 |
·硅/碳复合材料 | 第79-87页 |
·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特征 | 第79-80页 |
·硅/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80-87页 |
·掺铝对硅/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87-91页 |
·Si-Al/C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87页 |
·Si-Al/C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87-89页 |
·Si-Al/C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五章 脱嵌锂材料锂硅(氧)氮化物化合物的初步探索 | 第94-118页 |
·引言 | 第94页 |
·锂硅(氧)氮化物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锂硅(氧)氮化物的制备 | 第94-95页 |
·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5页 |
·锂硅氧氮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95-111页 |
·不同前驱物配比的充放电性能比较 | 第95-101页 |
·不同电压区间的充放电过程 | 第101-104页 |
·不同电压区间的循环性能 | 第104-107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107-108页 |
·倍率性能 | 第108-111页 |
·锂硅氮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1-113页 |
·锂硅氮化物的充放电性能 | 第111-112页 |
·循环性能 | 第112页 |
·循环伏安特性 | 第112-113页 |
·锂硅(氧)氮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 第113-114页 |
·关于锂硅(氧)氮化合物的几点探讨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8-12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个人简历 | 第122-123页 |
附件一: 独创声明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