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散曲研究
目录 | 第1-3页 |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 第3-4页 |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张可久散曲的思想内容 | 第6-24页 |
一、 生平行旅综述 | 第6-14页 |
1 、 姓名及生卒考释 | 第6-7页 |
2 、 生平行迹稽考 | 第7-11页 |
3 、 向隐与归隐之路 | 第11-14页 |
二、 张可久散曲的思想内容论析 | 第14-24页 |
1 、 前人对张曲思想内容的评价 | 第14-15页 |
2 、 张可久散曲的内容分类及主要思想倾向 | 第15-16页 |
3 、 张可久散曲所表现生命悲剧意识 | 第16-24页 |
第二部分 张可久散曲的艺术风格 | 第24-31页 |
一、 前人对张可久散曲艺术的评价 | 第24-25页 |
二、 张可久散曲的主要艺术风格 | 第25-31页 |
1 、 张可久散曲的“清” | 第25-27页 |
2 、 张可久散曲的“雅” | 第27-31页 |
第三部分 张可久散曲艺术风格的成因 | 第31-40页 |
一、 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31-36页 |
1 、 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 | 第31-32页 |
2 、 向往自由、追求独立的道家与道教思想的影响 | 第32-33页 |
3 、 儒道互渗的天人合一观念的渗透 | 第33-35页 |
4 、 禅宗思想对张可久的浸润 | 第35-36页 |
二、 散曲文学与作家个人方面的原因 | 第36-40页 |
1 、 张可久的人生态度与个人修养 | 第36-37页 |
2 、 元散曲由俗至雅的发展趋势 | 第37-38页 |
3 、 张可久的交游对其创作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部分 结束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43页 |
致谢辞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