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2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动机 | 第15-20页 |
一、 重要性判断的应用--现况及问题 | 第15-19页 |
二、 研究动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一、 档案考察研究法 | 第20页 |
二、 理论比较分析研究法 | 第20-21页 |
三、 探索研究法 | 第21页 |
第三节 用词辨正与对照 | 第21-26页 |
一、 用词辨正 | 第21-24页 |
二、 两岸用词对照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重要性档案的考察 | 第26-51页 |
第一节 主题说明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重要性的沿革 | 第28-36页 |
一、 重要性原则的早期提法 | 第28-30页 |
二、 重要性的近期提法 | 第30-36页 |
第三节 法规或准则对重要性的规范 | 第36-50页 |
一、 中国大陆会计和审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 第36-43页 |
二、 美国会计及审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 第43-46页 |
三、 台湾地区的会计和审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 第46-5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及其对实务的新挑战 | 第51-76页 |
第一节 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 | 第51-54页 |
一、 SAB99对重要性概念解读的新看法 | 第51-54页 |
二、 对会计实务提出新挑战和压力 | 第54页 |
第二节 重要性判断的范例解析 | 第54-69页 |
一、 实务中重要性判断存在颇多问题 | 第55-58页 |
二、 范例解析 | 第58-69页 |
第三节 实务的经验法则法 | 第69-75页 |
一、 实务上通行的方法 | 第69-73页 |
二、 实务经验的呼吁--披露重要性水平 | 第73-7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重要性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 | 第76-121页 |
第一节 重要性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比较分析 | 第76-105页 |
一、 重要性概念的内涵 | 第77-83页 |
二、 重要性概念的外延 | 第83-105页 |
第二节 重要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比较分析 | 第105-110页 |
一、 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 第105-109页 |
二、 重要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 第109页 |
三、 重要性与重要性原则 | 第109-110页 |
第三节 重要性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10-113页 |
一、 重要性与可能性 | 第110页 |
二、 重要性与相关性 | 第110-111页 |
三、 重要性与完整性 | 第111页 |
四、 重要性与财务报表精确度或审计精确度 | 第111-112页 |
五、 重要性与简明财务报表 | 第112页 |
六、 重要性与信息的质量 | 第112-113页 |
第四节 重要性原则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 第113-117页 |
一、 重要性原则的作用 | 第113-114页 |
二、 信息科技的发展对重要性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17-121页 |
一、 决策“亚概念”的转化 | 第117页 |
二、 “使用者受影响”程度的解释理论 | 第117页 |
三、 基本概念与派生概念之间的招讼缺口 | 第117-119页 |
四、 概念框架的总结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各国文化差别对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影响 | 第121-135页 |
第一节 会计发展的社会文化维度与会计价值观 | 第121-127页 |
一、 与会计发展有关的社会文化维度 | 第122页 |
二、 会计价值观 | 第122-123页 |
三、 文化维度与会计价值观 | 第123-127页 |
第二节 根据各国的会计文化特质推论其重要性水平 | 第127-134页 |
一、 社会文化因素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二、 推论的假设前提 | 第128-132页 |
三、 部分国家及地区文化特征与重要性水平的考察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六章 会计重要性概念诠释的新探索及建议 | 第135-157页 |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的关键:重要程度 | 第135-141页 |
一、 什么是“重要程度” | 第135-136页 |
二、 重要程度的组成因素 | 第136-141页 |
第二节 质量与数量分析模型 | 第141-145页 |
一、 投资理论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型--质量因素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二、 无差异曲线分析模型--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的综合影响 | 第143-145页 |
第三节 模糊集合理论对会计重要性的新认识 | 第145-154页 |
一、 模糊理论简介 | 第145-151页 |
二、 模糊理论处理的客体与重要性的基本概念 | 第151-152页 |
三、 应用模糊理论诠释重要性概念 | 第152-154页 |
第四节 有关会计重要性的几点建议 | 第154-157页 |
一、 准则制定方面的建议 | 第154-155页 |
二、 会计教育方面的建议 | 第155-156页 |
三、 对证券监管机构的建议 | 第156-157页 |
结束语 | 第157-159页 |
一、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57-158页 |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4页 |
后记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