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近代文学(1840~1919年)论文

《味腴轩诗稿》校注

前言第1-48页
 一、 封祝唐的生平、思想及创作概况第14-24页
   ·封祝唐的家世及生平经历第14-17页
   ·封祝唐生卒年考第17-18页
   ·封祝唐的思想第18-24页
   ·封祝唐的诗文创作概况第24页
 二、 《味腴轩诗稿》的版本第24-26页
 三、 《味腴轩诗稿》研究第26-47页
   ·封祝唐的文艺思想第26-27页
   ·《味腴轩诗稿》的思想内容第27-39页
   ·封祝唐诗在思想上的局限第39-40页
   ·《味腴轩诗稿》的艺术特色第40-45页
   ·封祝唐诗艺术上的不足第45-47页
 四、 结束语第47-48页
凡例第48-49页
《味腴轩诗稿》校注第49-159页
 晓发第49页
 雨登晴川阁第49页
 舟次大风雨三时始休夜后倚舷作歌第49-50页
 登岳阳楼第50-51页
 晚泊湘阴县第51页
 三门滩第51页
 零陵途次晓行第51-52页
 全州道中第52页
 宿咸水第52页
 江行即目第52页
 题外祖王望卿公诗集二首第52-53页
 扶桑山寺读书漫题壁上一首第53-54页
 春柳第54-55页
 藤江眺苏亭第55页
 抵昭平第55-56页
 偕同人游月牙崖第56-57页
 独秀峰第57页
 独宿第57页
 将抵蕲州第57页
 江上第57页
 扬州夜泊第57-58页
 众兴驿晓行第58页
 新泰道中第58页
 春日游都门城西花墅第58-59页
 雨过第59页
 晓过什刹海第59页
 通州夜泊与李翰卿同年谈都门近事感成二首第59-60页
 渡海第60页
 游四祖禅寺第60-61页
 步出第61页
 春日漫成第61页
 昭君曲第61-62页
 乾明寺江楼题壁第62页
 秋夜口占第62-63页
 与熊福民考功谈都门旧游感成二律用通州夜泊韵第63页
 晚泊道士洑第63-64页
 春望第64页
 武昌县第64页
 泛月湖小憩罗氏湖楼第64-65页
 安陆谒故明兴献陵第65页
 郢中北上同人送别江干怅然有作第65页
 安陆晓发第65页
 襄阳杂咏第65-67页
 夜至吕堰驿第67页
 白水村怀古第67-68页
 博望故城第68页
 颖桥二首第68-69页
 罔岭旅夜第69页
 渡河二首第69-70页
 汤阴谒岳庙第70-71页
 晓发磁州第71页
 古意二首第71-72页
 途次薄暮第72页
 楼桑村怀古第72页
 长兴店题壁第72-73页
 醉歌行第73页
 送林内兄南归第73-74页
 秋日感怀五首第74-76页
 大雪独酌第76页
 读史二首第76-77页
 春日偕郭椿馀太史何子逸孝廉许柳丞水部林梅贞茂才周滨渔上舍同游天甯寺用朱竹垞检讨韻第77-78页
 题画第78页
 题周昉仕女图十二首第78-81页
 秋日重有感第81-82页
 谢子石侍读以所画漓江奇绝处见贻因题长句一首第82页
 题张楚樵听春馆画帖第82页
 有感四首第82-83页
 写家书二首第83-84页
 游陶然亭次周子少华韵第84-85页
 送张子聘表第下第归豫章第85页
 春晚第85页
 绝句第85页
 晓过广惠寺第85页
 长安雨夜四首第85-86页
 喜孙孟叔自通州到都二首第86页
 送何少辅水部南还第86-87页
 咏菊第87页
 同人销寒雅集许柳丞水部以诗索和依韵奉酬四律第87-88页
 闻少階叔晚得丈夫子郤寄第88页
 夏初遣怀第88页
 题黄鹂翠柳图第88-89页
 游嵩云草堂纳凉池上第89页
 抵通州第89页
 舟中九日第89-90页
 舟泊河西务第90页
 津门秋感四首第90-91页
 渡海第91-92页
 将到上海快占第92页
 舟中望金山第92-93页
 月夜过金陵第93-94页
 彭泽县第94页
 望庐山二首第94-95页
 九江第95页
 打浆第95页
 守风龙坪第95页
 春雪第95-96页
 春寒第96页
 春阴第96页
 春晴第96页
 靳州江中有石台俗传张志和垂钓处夏日偕同人往游因成长句一首第96-97页
 初秋宴蕲春官廨第97页
 登安庆大观亭时客游皖中第97-98页
 读五代史二首第98页
 庭菊盛开品其佳者得二十余种同人拈韵分咏得痕字第98-99页
 夜坐第99页
 乙酉冬将偕公车友人赴都谒选时大雪初晴家大夫幕府诸公相约饯别于凤山禅寺因成一律志感第99-100页
 出门第100页
 游东坡赤壁第100页
 登金山寺第100-101页
 夜渡扬子江第101页
 淮安舟次第101-102页
 清河县晚眺第102页
 沂州途次大风第102页
 山行叠前韵第102-103页
 过羊叔子墓第103页
 题画蝶第103-104页
 夏日偕许柳丞水部党月樵驾部周笃生太史郑伯瑜林忍盒雨民部沈麓云陈俊卿拔贡俞同甫茂才讌集陶然亭一首第104页
 挽母舅张芝圃夫子二首第104-105页
 许柳丞水部移居横街奉柬四绝第105-106页
 谒杨忠愍公寺第106页
 与陈俊卿话别第106页
 秋夜庭树落叶有声与笃生同年感呤第106-107页
 除夕守岁晋阳寺第107页
 申江舟次宋蓝圃大令以诗见示依韵奉答二首即送其之官粤藤第107-108页
 同人饯别与蕲春官舍之藤花舫醉酬长句一首第108页
 晚憩四祖禅院因偕寺僧同登凤山顶观鱼湖诸景二绝第108-109页
 题桑子芳刺史画蝶帐楣第109页
 自青山至武昌遇顺风瞬息而到第109-110页
 汉上与仲第话别第110页
 抵安陆第110页
 即目第110页
 舟行遇涨第110-111页
 客程第111页
 江上对月第111页
 舟泊晚眺第111-112页
 光武故宅第112页
 自叶县至襄城途中得诗五首第112-113页
 郏县旅夜第113页
 白沙题王叟山居第113页
 西行道中追念蕲春徐畅生诸丈郊颜光禄作五君咏寄之第113-115页
 陕州旅次和壁间韵第115页
 有感再叠壁间韵第115-116页
 灵宝县二首第116页
 过函关第116页
 阌乡县第116页
 晚抵盘豆驿第116-117页
 山行口号第117页
 潼关眺日出第117页
 抵潼关第117-118页
 行经华下遇雨第118页
 咏柿第118页
 华州第118页
 谒汾阳王祠第118-119页
 过寇莱公故里第119页
 午眺渭南万里桥第119页
 晓行第119页
 将抵西安二首第119-120页
 延长道中第120页
 麟州除夕用丙戌守岁都门晋阳寺原韵第120页
 塞上第120-121页
 春仲榆林道中第121页
 衙斋春晚第121页
 榆阳张寿卿孝廉出其先人总戎公停云志喜图因题长句一首第121-122页
 夹竹桃第122页
 夜宿断桥驿第122-123页
 游红石峡步壁间文苏亭太守韵第123页
 云川月夜第123-124页
 己丑初秋将由麟州捧檄出山长歌纪怀兼示僚友第124-125页
 重过榆林第125页
 鱼河驿夜口占第125页
 晚至石嘴驿不寐书怀第125-126页
 己丑恩科奉檄襄校陕闱呈主试刘承两星使及同考诸君子第126-127页
 马小酉大尊元性朝适监秦试闱中同人各以诗为寿因呈二律第127-128页
 偕李少舟大令同游城南小雁塔第128页
 题江海帆醝使宦蹟图第128-129页
 秋日邀同友人寓斋小集戏赋咏物诗以佐欢宴拈题分詠得莲须二首第129页
 晚抵咸阳第129页
 晓行望终南第129页
 晚抵杏林饭罢郊外小憩第129-130页
 扶风怀古第130页
 歧山县第130-131页
 村店第131页
 第五村第131页
 宝鸡道中第131页
 晓发邸店渡渭水第131页
 益门镇第131-132页
 晚宿观音塘第132页
 煎茶坪第132页
 过散关经宋吴涪王驻军故垒第132-133页
 山行口号第133页
 夜抵黄牛铺第133页
 石门关第133-134页
 赋得栈里居民苦第134-135页
 凤岭第135-136页
 自凤岭下至三岔驿第136页
 栈中杂咏第136-137页
 栈中见流亡载道询之皆汉南民也感成四律第137-138页
 柴关岭放歌第138-139页
 紫柏山谒留侯祠第139-140页
 画眉关口占第140页
 留壩厅第140-141页
 观音碥戏题第141页
 马道旅夜第141页
 登鸡头关绝顶第141页
 褒城县第141-142页
 自褒城至汉中途次口号五绝第142页
 汉中府二首第142-143页
 洋令陈小屏同年以其先人定菴副总河出塞纪行手册嘱题因呈四绝第143-144页
 送鲁辑五茂才南还第144页
 对月感吟第144页
 闻友人再有纳姬之举诗以调之第144-145页
 雨后郊行第145页
 春日宴集复园因呈主人康次衡中翰第145-146页
 因公下乡晚归自安乐塘第146页
 晚偕鲁幼五登北楼第146-147页
 秋日乐城署后北楼晚眺第147页
 旱第147页
 无题十首第147-151页
 秋云暮矣百感弥禁览景怀人凄其有作第151页
 祷雨至北乡滴水崖第151页
 与友人李儒丞谈北山之险诗以纪之第151-152页
 画梅为沔令侯韻轩题第152页
 偕陆费紫沧登汉台怀古第152页
 谒汉萧酂侯墓第152-154页
 寄怀萨耀山司马时闻在神木口外秋巡第154-155页
 秋日过汉王故城第155页
 食芋第155页
 杪秋南旋出东便门感赋第155-156页
 乙酉小除日由京口渡江晚过扬州中宿解维行次邵伯驿数里许朔雪连宵河冰尽结客舟鳞萃枯守江干奄忽崴除悽然赋此第156-157页
 丁亥夏将由蕲春之官陕北时仲弟竹君亦待三叔父南归惜别抒怀感赋五第157-158页
 除夕感赋第158-159页
附录第159-161页
 词一首第159页
 自叙第159页
 后叙第159-161页
参考书目第161-163页
后记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森林病虫害生态地理因素分析与区划
下一篇:核因子-κB及其活性抑制剂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