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晚周礼的文质论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6页
引言第16-25页
上编第25-96页
 第一章 祭祀仪式与礼意第26-52页
  第一节 祭礼的类型第26-27页
  第二节 郊天之祭第27-38页
   一、自地以上皆为天第27-29页
   二、天是人间的至上神第29-31页
   三、郊天仪式的意蕴第31-36页
   四、郊祭的仪程第36-38页
  第三节 社稷之祭第38-42页
   一、社神与大地神的关系第38-39页
   二、作为民族守护神的社稷第39-41页
   三、作为农业神的社稷第41-42页
  第四节 宗庙之祭第42-52页
   一、宗庙之礼的起源第43-45页
   二、宗庙之礼的特征第45-52页
 第二章 礼器与礼意第52-76页
  第一节 礼器是显现名位的工具第52-62页
   一、显现名位的礼器第53-54页
   二、礼器数度与礼意的统一第54-62页
  第二节 礼器及其纹饰的意蕴第62-67页
   一、青铜礼器纹饰的文化内涵第62-64页
   二、玉器的文化内涵第64-67页
  第三节 礼器所区分的两个世界第67-72页
   一、祭器与养器第67-69页
   二、祭器与明器第69-72页
  第四节 器以藏礼的哲学意义第72-76页
 第三章 恭敬搏节退让的礼学意义第76-96页
  第一节 践礼第76-85页
   一、践礼的日常性第76-78页
   二、践礼即成德之路第78-82页
   三、践礼的保障机制第82-83页
   四、践礼中的常与变第83-85页
  第二节 敬让第85-96页
   一、恭敬第86-89页
   二、谦让第89-93页
   三、敬的寓所第93-96页
下编第96-209页
 第四章 孔子礼学的文质相合观第98-122页
  第一节 礼与仪的二律背反第98-108页
   一、《诗经》中的礼与仪第98-99页
   二、礼与仪的层级性第99-102页
   三、礼典中的礼与仪第102-108页
  第二节 孔子视野中的礼与仁第108-122页
   一、礼之文的层次第108-111页
   二、礼后说第111-112页
   三、文质彬彬第112-117页
   四、仁为礼之质第117-122页
 第五章 老子礼学的重质轻文观第122-134页
  第一节 “质真若渝,大白若辱”的礼质论第122-126页
  第二节 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礼质第126-129页
  第三节 “制始有名,夫亦将知止”的功能论第129-134页
 第六章 孟子礼学的本质观第134-161页
  第一节 礼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第134-142页
   一、礼是人禽的分际第134-138页
   二、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第138-142页
  第二节 交往实践中礼的本质第142-150页
   一、两种“敬”的理论第142-147页
   二、对非礼之礼的辨析第147-150页
  第三节 丧葬礼节的本质第150-154页
   一、对“三年之丧”的探讨第150-153页
   二、“为旧君有服”的前提第153-154页
  第四节 以礼为主干的仁政学说第154-161页
   一、仁政内涵第155-157页
   二、养老的人文价值第157-159页
   三、礼主刑辅第159-161页
 第七章 庄子礼学的文质两分观第161-190页
  第一节 庄子与儒家的关联第161-162页
  第二节 庄子论礼的形上学第162-174页
   一、心重礼意,临尸而歌第163-172页
   二、礼为大道之序第172-174页
  第三节 圣人应于礼而不讳第174-177页
   一、应于礼即合于道第175-176页
   二、应于礼而无迹第176-177页
  第四节 礼文是“假乎禽贪者器”第177-185页
   一、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第177-179页
   二、性情不离,安用礼乐第179-185页
  第五节 “道”与“分”的矛盾第185-190页
 第八章 荀子礼学的文质合一观第190-209页
  第一节 礼文是缘饰人性的工具第190-198页
   一、礼饰人性的依据第190-192页
   二、礼文的审美价值第192-194页
   三、礼饰人性的途径第194-198页
  第二节 礼的本质即人的本质第198-203页
   一、作为度量分界的礼之质第198-200页
   二、作为根源性的礼之质第200-203页
  第三节 礼的文质符合论第203-209页
   一、称情立文第203-205页
   二、文质的发展阶段第205-209页
结语第209-214页
参考文献第214-220页
先秦礼论研究综述第220-228页
后记第228-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关联理论看商标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
下一篇:武汉市滨水景观空间系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