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外文摘要 | 第3-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第1章 《看不见的人》中美国黑人“无形”困境解读 | 第16-30页 |
·题解 | 第16-18页 |
·主人公“无形人” | 第18-21页 |
·主人公无名无姓的寓意 | 第19页 |
·主人公多重身份交替所造成的“无形”命运 | 第19-21页 |
·无形主题在其他黑人形象中的体现 | 第21-25页 |
·黑人大学校长布莱索对“无形”主题的体现 | 第22-24页 |
·以布洛威克为代表的老一代黑人的“无形”境遇 | 第24-25页 |
·场景的蕴意 | 第25-30页 |
·动态场景对主体的深化 | 第26-27页 |
·静态场景的描写及蕴意 | 第27-30页 |
第2章 美国黑人“无形”处境的根源 | 第30-40页 |
·社会历史根源 | 第30-36页 |
·美国黑人历史的深刻影响 | 第31-32页 |
·白人思想中对黑人的偏见和蔑视 | 第32-33页 |
·美国黑人受到的自身历史所带来的毒害 | 第33-35页 |
·美国社会中黑人历史与白人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 | 第35-36页 |
·文化价值根源 | 第36-40页 |
·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侵蚀和统治 | 第36-37页 |
·美国黑人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放弃 | 第37-40页 |
第3章 美国黑人的自救自强之路 | 第40-52页 |
·艾里森探索美国黑人自强自救之路的思想背景 | 第41-45页 |
·艾里森关于美国黑人自强自救之路的独特见解 | 第41-42页 |
·艾里森探索美国黑人走出“无形”困境之路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42-43页 |
·艾里森提出美国黑人自救自强之路的思想基础 | 第43-45页 |
·艾里森探索美国黑人走出“无形”境遇的自救自强之路的历程 | 第45-52页 |
·艾里森对于黑人民族主义的否定 | 第46-47页 |
·艾里森对黑人同化主义的驳斥 | 第47-49页 |
·艾里森为美国黑人提出的自救自强之路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5页 |
参考书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