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摄像机标定技术研究

目录第1-6页
图目录第6页
表目录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摄像机标定的主要内容第9-10页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0-12页
第二章 基于标定物的方法第12-30页
 §2.1 摄像机模型第12-15页
  §2.1.1 坐标系第12-13页
  §2.1.2 线性模型(小孔成像模型)第13-14页
  §2.1.3 非线性模型第14-15页
 §2.2 基于三维标定物的标定技术第15-19页
  §2.2.1 利用最优化算法的标定技术第15-17页
  §2.2.2 利用透视变换矩阵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17-19页
 §2.3 TSAI两步标定方法第19-23页
  §2.3.1 模型第19-20页
  §2.3.2 利用径向排列约束(RAC))求解摄像机参数第20-23页
  §2.3.3 结论第23页
 §2.4 基于平面(二维)的标定方法第23-29页
  §2.4.1 基本投影方程第23-25页
  §2.4.2 标定参数的求解第25-28页
  §2.4.3 算法流程图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一维物体的摄像机标定第30-37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基于一维标定物的基本思想第30-34页
  §3.2.1 符号说明第30-31页
  §3.2.2 求解标定参数的基本公式第31-32页
  §3.2.3 固定点的问题第32-33页
  §3.2.4 标定参数的求解第33-34页
  §3.2.5 算法流程第34页
 §3.3 试验结果第34-36页
  §3.3.1 仿真结果第34-35页
  §3.3.2 真实试验第35-36页
 §3.4 结论第36-37页
第四章 摄像机自标定第37-46页
 §4.1 自标定基本原理第37-41页
  §4.1.1 投影模型第37页
  §4.1.2 绝对二次曲线第37-38页
  §4.1.3 绝对二次曲面第38-39页
  §4.1.4 双摄像机之间的约束第39-40页
  §4.1.5 分层重建第40-41页
 §4.2 经典自标定方法第41-45页
  §4.2.1 直接求解Kruppa方程的自标定第41-43页
  §4.2.2 分层逐步标定第43-44页
  §4.2.3 基于绝对二次曲面的自标定第44-45页
 §4.3 评价和展望第45-46页
第五章 改进的自标定算法第46-60页
 §5.1 固定焦距的自标定第46-54页
  §5.1.1 引言第46-47页
  §5.1.2 标定方程第47-49页
  §5.1.3 共有的退化配置第49页
  §5.1.4 标定方程的奇异值第49-51页
  §5.1.5 算法流程第51-52页
  §5.1.6 仿真试验第52-53页
  §5.1.7 计算相对运动参数第53-54页
 §5.2 运动已知下的摄像机自标定第54-59页
  §5.2.1 算法的描述第54-56页
  §5.2.2 试验结果第56-59页
  §5.2.3 结论第59页
 §5.3 总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邵阳市中学生写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