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概述 | 第11-14页 |
一、 哲学上作为一种普遍联系方式的因果关系 | 第11页 |
二、 侵权行为法上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 | 第11-14页 |
(一) 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1-12页 |
(二) 侵权行为法上的因和果 | 第12页 |
(三) 我国民法学界研究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若干误区 | 第12-13页 |
(四) 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结构 | 第14-22页 |
一、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功能 | 第14-15页 |
二、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结构 | 第15-17页 |
三、 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分界点 | 第17-20页 |
四、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之层次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因果关系认定中的两分法的思考方式 | 第22-23页 |
二、 关于舍弃因果关系两分法理论的理论 | 第23-26页 |
三、 对因果关系舍弃之理论的再舍弃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事实上因果关系的认定的理论 | 第28-36页 |
一、 必要条件理论 | 第28-32页 |
(一) 必要条件理论之内涵 | 第28页 |
(二) 运用必要条件理论的具体方法 | 第28-29页 |
(三) 必要条件理论之例外 | 第29-32页 |
二、 实质要素理论 | 第32-33页 |
三、 充分条件之必要因素理论 | 第33-34页 |
四、 INUS条件理论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法律上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 | 第36-47页 |
一、 直接结果说 | 第36-37页 |
二、 可预见性理论 | 第37-40页 |
三、 相当因果关系说 | 第40-44页 |
四、 法规目的说 | 第44-45页 |
五、 义务射程说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因果关系的认定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 第47-54页 |
一、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认定应考虑的因素 | 第47-48页 |
二、 因果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的确定 | 第48-54页 |
(一) 行为人有过错的情况下的因果关系 | 第48-51页 |
(二) 推定行为人有过错的情况下的因果关系 | 第51-53页 |
(三) 行为人无过错情况下的因果关系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