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0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SAR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 第17-19页 |
1.3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概况 | 第19-24页 |
1.4 斜视及前视SAR成像的研究概况 | 第24-26页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6-28页 |
1.6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第二章 SAR成像原理 | 第30-46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SAR的二维分辨率 | 第30-35页 |
2.2.1 方位分辨率 | 第30-33页 |
2.2.2 距离分辨力 | 第33-35页 |
2.3 SAR成像原理 | 第35-38页 |
2.4 地球自转对星载SAR成像的影响 | 第38-40页 |
2.5 SAR成像算法 | 第40-46页 |
2.5.1 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 | 第40-41页 |
2.5.2 频率-波数域成像算法 | 第41-46页 |
第三章 斜视SAR的系统特性 | 第46-72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斜视SAR几何模型及距离方程 | 第47-53页 |
3.2.1 星载SAR斜视模型及距离方程 | 第47-50页 |
3.2.2 机载SAR斜视模型及距离方程 | 第50-51页 |
3.2.3 斜视距离方程近似的精度分析 | 第51-53页 |
3.3 斜视SAR系统的信号特性 | 第53-59页 |
3.3.1 斜视SAR系统的方位分辨率 | 第53-54页 |
3.3.2 斜视SAR系统的信号特性 | 第54-57页 |
3.3.3 脉冲重复频率的选择 | 第57-58页 |
3.3.4 方位谱的混叠 | 第58-59页 |
3.4 斜视信号模型及分析 | 第59-64页 |
3.4.1 距离徙动分析 | 第59-61页 |
3.4.2 相位精度分析 | 第61-64页 |
3.5 距离-多普勒域距离徙动及校正 | 第64-71页 |
3.5.1 聚焦深度 | 第64-65页 |
3.5.2 RD域的距离徙动 | 第65-68页 |
3.5.3 RD域的距离徙动校正 | 第68-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斜视SAR成像算法研究 | 第72-105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距离-多普勒(RD)算法 | 第73-81页 |
4.2.1 距离-多普勒算法的缺陷 | 第73-74页 |
4.2.2 改进的二次距离压缩算法 | 第74-77页 |
4.2.3 改进RD(ERD)算法 | 第77-79页 |
4.2.4 仿真及成像试验 | 第79-81页 |
4.3 Chirp-Scaling算法 | 第81-96页 |
4.3.1 方位向与距离向耦合分析 | 第81-85页 |
4.3.2 小斜视SAR成像的CS算法 | 第85-89页 |
4.3.3 大斜视SAR成像的CS算法 | 第89-96页 |
4.4 四阶传递函数算法 | 第96-104页 |
4.4.1 目标方位相位史分析 | 第96-97页 |
4.4.2 四阶传递函数算法分析 | 第97-102页 |
4.4.3 仿真及成像试验 | 第102-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机载前视SAR系统特性及双天线接收前视SAR系统 | 第105-125页 |
5.1 引言 | 第105-106页 |
5.2 多普勒波束锐化原理 | 第106-108页 |
5.2.1 多普勒波束锐化的基本原理 | 第106-107页 |
5.2.2 多普勒波束锐化的处理 | 第107-108页 |
5.2.3 方位脉冲重复频率的取值 | 第108页 |
5.3 前视SAR成像系统的多普勒特性 | 第108-111页 |
5.3.1 航迹线上目标的多普勒特性 | 第109页 |
5.3.2 非航迹线上目标的多普勒特性 | 第109-111页 |
5.4 前视SAR系统参数的选择 | 第111-113页 |
5.4.1 脉冲重复频率(PRF)的选择 | 第111-112页 |
5.4.2 波束投射角的选择 | 第112-113页 |
5.5 双天线接收的前视SAR成像系统 | 第113-119页 |
5.5.1 双天线接收前视SAR系统模型 | 第113-114页 |
5.5.2 系统的方位分辨率及分析 | 第114-119页 |
5.6 双天线接收前视SAR成像算法研究 | 第119-124页 |
5.6.1 成像算法 | 第119-121页 |
5.6.2 方位解模糊 | 第121-123页 |
5.6.3 点目标仿真试验 | 第123-12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六章 机载线性阵列接收前视SAR系统 | 第125-146页 |
6.1 引言 | 第125-126页 |
6.2 线性阵列接收前视SAR的系统模型 | 第126-129页 |
6.2.1 系统模型 | 第126-127页 |
6.2.2 成像原理简述 | 第127-128页 |
6.2.3 信号模型 | 第128-129页 |
6.3 系统的方位分辨率 | 第129-137页 |
6.3.1 有效孔径大小 | 第129-130页 |
6.3.2 方位分辨率及分析 | 第130-137页 |
6.4 成像算法研究 | 第137-145页 |
6.4.1 前视SAR的CS算法分析 | 第137-143页 |
6.4.2 点目标仿真试验 | 第143-14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个人简历和攻博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