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底框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1-19页
   ·引言第8-9页
   ·结构隔震体系概说第9-12页
     ·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第10-11页
     ·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第11页
     ·隔震结构的种类第11-12页
   ·隔震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6页
     ·隔震技术的应用第12-13页
     ·隔震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15页
     ·隔震技术的研究第15-16页
   ·底部两层框架研究现状及经济性第16-18页
   ·本文采用的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隔震装置力学特性第19-29页
   ·多层橡胶隔震器的基本构造第19-21页
   ·多层橡胶隔震器的性能第21-25页
     ·轴压性能第21-22页
     ·受拉性能第22-23页
     ·剪压性能第23-25页
     ·耐久性第25页
   ·叠层橡胶支座刚度和阻尼的近似计算法第25-29页
     ·水平刚度的计算第25-26页
     ·竖向刚度的计算第26-27页
     ·夹层橡胶垫的阻尼第27-29页
第三章 隔震结构分析的计算模型第29-33页
   ·隔震支座恢复力曲线描述第29-30页
     ·橡胶垫隔震支座恢复力特性计算模型第29-30页
   ·隔震垫数值模型第30-33页
第四章 底框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第33-48页
   ·单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33-35页
     ·单质点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第33-34页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34-35页
   ·多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35-37页
     ·多质点平动隔震动力分析模型第35-36页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36-37页
   ·结构自振特性的求解第37-41页
     ·迭代法第38页
     ·雅可比法第38-40页
     ·子空间迭代法第40-41页
   ·结构动力微分方程的求解第41-47页
     ·中心差分法第42-43页
     ·线性加速度法和Wilson-θ法第43-45页
     ·Newmark-β法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底框结构基底隔震研究第48-73页
   ·计算模型基本数据第48-54页
     ·结构布置第48-50页
     ·参数取值第50-53页
     ·建模的基本要求第53-54页
   ·结构的频率分布及振型图第54-58页
   ·底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58-71页
     ·地震波的选用第58-59页
     ·模型方案第59页
     ·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第59-60页
     ·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动力响应最大值第60-64页
     ·三种方案在多遇地震下的动力响应第64-71页
   ·底框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分析及控制第71-73页
     ·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理论分界线第71-72页
     ·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分析第72页
     ·基础隔震结构刚度和阻尼比的合理控制第72-73页
第六章 隔震结构优化设计与构造要求第73-77页
   ·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第73-74页
   ·优化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第74-76页
     ·优化设计的内容第74页
     ·优化设计的方法第74-76页
   ·隔震层构造设计第76-77页
结论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D医科大学两关联制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比较分析
下一篇:成都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