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基于网络的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7-12页
     ·研究的背景与范围的限定第7-8页
     ·浙江工业园区占浙江经济的重要地位第8-11页
     ·浙江工业园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11页
     ·建立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意义第11-12页
   ·本文的研究框架第12-13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3-14页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国外产业区发展经验综述第16-39页
   ·产业区发展的历程与研究的范围第16-23页
     ·马歇尔的产业区学说第16-17页
     ·巴卡提尼新产业区概念的提出第17-18页
     ·皮埃尔和赛伯的弹性专精理论第18-19页
     ·波特的集群理论第19-21页
     ·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系统学派第21-22页
     ·小结第22-23页
   ·新产业区的定性特点第23-29页
     ·根植性第23-25页
     ·网络和园区中网络的种类第25-29页
   ·产业区之间的差异性与概念的争论第29-31页
   ·产业区的划分标准第31-34页
   ·企业的创新与市场导向能力第34-39页
     ·企业的创新能力第34-36页
     ·企业的市场导向能力第36-39页
第三章 意大利和浙江中小集群的比较第39-47页
   ·小企业在当地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第39-40页
   ·两地小企业集群资源与所发展的成因比较第40-41页
   ·产业集群商业网络内各企业之间关系比较第41-42页
   ·核心企业在两地经济中所起地位的不同第42-43页
   ·两地小企业的发展与传统社会网络之间文化关系的对比第43-44页
   ·劳动力市场网络在两地都较为完善第44-45页
   ·在两地的企业集群内部都存在着较深的个人网络第45页
   ·两地集群都存在着创新不足的现象第45-47页
第四章 根植性与网络治理对于园区持续发展的研究第47-61页
   ·园区网络初期治理化环境研究第47-50页
   ·结构上的根植性第50-52页
   ·网络管理中的社会机制第52-56页
   ·网络管理中的要素提升机制第56-59页
     ·适当的联系厚度(特定关系厚度)第56-57页
     ·差异性第57-58页
     ·冗余(不同的关系)第58页
     ·成员身份和复发性联系第58-59页
   ·根植性与网络共同促进特色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第59-61页
第五章 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网络要素体系研究第61-71页
   ·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网络要素体系第61-64页
   ·园区内的网络第64-68页
     ·园区内的商业网络第64-66页
     ·个人网络(Personal Network)第66页
     ·劳动力市场网络第66-67页
     ·社会文化网络第67-68页
   ·外界控制变量第68-69页
   ·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导向能力第69-71页
第六章 问卷研究与实证分析第71-96页
   ·研究的目的与对象第71-73页
   ·调查问卷设计第73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73-75页
   ·统计分析结果第75-96页
     ·量表的信度,效度和统计描述分析第75-83页
     ·相关分析第83-87页
     ·方差分析第87-90页
     ·回归分析第90-96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的探讨以及政策含义第96-112页
   ·概念模型与相关假设的结论综述第96-98页
   ·园区内网络与企业市场导向能力及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探讨第98-104页
   ·企业市场导向及创新与园区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第104-105页
   ·比较分析讨论第105-106页
   ·外界变量作用以及对于政策的提示第106-108页
   ·对于如何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点我见第108-112页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第112-116页
   ·研究结论第112-114页
   ·研究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2页
附录一 浙江省特色工业园区企业调查表第122-127页
附录二 调研园区及部分企业的名单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而不同,一体多元--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述评
下一篇:山西省临猗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