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

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7-17页
   ·应对理论述评第7-11页
     ·应对的特质论(自我心理学模式)第7-10页
     ·应对的过程论(情境模式)第10-11页
     ·对两种主要的应对理论的评价第11页
   ·青少年应对方式研究回顾第11-15页
     ·国外的研究第11-13页
     ·国内的研究第13-15页
   ·简要评价第15-16页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被试与资料收集第17-18页
   ·研究工具第18-19页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第18页
     ·应对策略问卷第18-19页
     ·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第19页
   ·统计方法第19页
3 结果第19-32页
   ·青少年应对方式发展的特点第20-25页
   ·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第25-27页
     ·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第25页
     ·生活事件的不同应激水平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检验第25-27页
   ·青少年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第27-32页
     ·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第27-31页
     ·不同人格类型被试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检验第31-32页
4 讨论第32-37页
   ·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第32-34页
     ·青少年应对方式发展的年龄趋势第32-33页
     ·青少年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第33-34页
   ·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影响第34-35页
   ·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第35-36页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第36-37页
5 结论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品数字化预装配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
下一篇:面向房地产业新型商务模式的研究及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