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9页 |
| ·根结线虫的危害 | 第10-11页 |
|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 第11-14页 |
| ·农业防治 | 第11页 |
| ·物理防治 | 第11页 |
| ·化学防治 | 第11-12页 |
| ·生物防治 | 第12-14页 |
| ·根结线虫鉴定方式 | 第14-17页 |
| ·传统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第14页 |
| ·通过鉴别寄主反应鉴定 | 第14页 |
| ·同功酶电泳鉴定 | 第14-15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5-17页 |
| ·RFLP及PCR-RFLP技术的应用 | 第15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 第15-16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16页 |
| ·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 | 第16-17页 |
| ·核糖体DNA(rDNA)-ITS-IGS区序列分析 | 第17页 |
| ·茄果类蔬菜概述及产业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5页 |
| ·根结线虫的样品采集及危害性调查 | 第19页 |
| ·样品的保存 | 第19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19-20页 |
| ·根结线虫的分离 | 第19页 |
| ·会阴花纹的制作 | 第19-20页 |
| ·同工酶电泳 | 第20-22页 |
| ·酶的提取 | 第20页 |
| ·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 ·凝胶的制备 | 第21页 |
| ·电泳 | 第21页 |
| ·染色 | 第21-22页 |
| ·mtDNA分析 | 第22-24页 |
| ·DNA提取 | 第22页 |
| ·试剂配制 | 第22页 |
| ·DNA提取步骤 | 第22-23页 |
| ·DNA扩增引物 | 第23页 |
| ·反应体系 | 第23-24页 |
| ·扩增条件 | 第24页 |
| ·电泳检测 | 第24页 |
| ·rDNA-IGS2序列分析 | 第24页 |
| ·扩增条件 | 第24页 |
| ·电泳检测及回收 | 第24页 |
| ·序列测定 | 第24页 |
| ·穿刺巴氏杆菌生物防控盆栽试验 | 第24-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 ·茄果类蔬菜根结线虫为害性调查结果 | 第25-26页 |
| ·形态特征鉴定 | 第26-28页 |
| ·同工酶分析结果 | 第28-30页 |
| ·mtDNA的COⅡ/lRNA基因间序列的扩增 | 第30-32页 |
| ·象耳豆根结线虫rDNA-IGS2序列扩增结果 | 第32-34页 |
| ·基于rDNA-IGS2序列进化分析 | 第34-35页 |
| ·穿刺巴氏杆菌对根结线虫防控效果 | 第35-36页 |
| 4 结论 | 第36-37页 |
| 5 讨论 | 第37-39页 |
| ·海南岛蔬菜根结线虫的优势种群 | 第37页 |
| ·象耳豆根结线虫IGS2区分子特征 | 第37页 |
| ·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37-38页 |
| ·巴氏杆菌孢子粉防控根结线虫的前景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