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33页 |
·香蕉概况 | 第10页 |
·香蕉的主要病虫害 | 第10-11页 |
·香蕉枯萎病 | 第11-17页 |
·香蕉枯萎病的分布及危害 | 第11-12页 |
·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 | 第12页 |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 | 第13页 |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病症状 | 第13-14页 |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 | 第14-16页 |
·香蕉对枯萎病病原菌的抗性机理研究 | 第16-17页 |
·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7-21页 |
·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 | 第17-19页 |
·防卫反应基因 | 第19-20页 |
·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关系 | 第20-21页 |
·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消减杂交(SH) | 第21页 |
·抑制消减杂交(SSH) | 第21-23页 |
·mRNA差异显示(DDRT-PCR) | 第23-24页 |
·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cDNA-RDA) | 第24-25页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 | 第25-26页 |
·表达序列标签(ESTs) | 第26-27页 |
·cDNA微阵列(cDNA Microassay) | 第27页 |
·cDNA-AFLP技术 | 第27-30页 |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30-33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3-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33-35页 |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35-37页 |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 | 第35-36页 |
·病原菌的DNA提取 | 第36页 |
·ITS引物设计与序列扩增 | 第36-37页 |
·琼脂糖凝胶DNA回收纯化 | 第37页 |
·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页 |
·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培养 | 第37-38页 |
·香蕉的枯萎病菌接种实验方法 | 第38页 |
·香蕉叶片的总RNA提取 | 第38-39页 |
·实验准备 | 第38页 |
·总RNA提取方法 | 第38-39页 |
·cDNA-AFLP实验方法 | 第39-46页 |
·cDNA的合成 | 第39-40页 |
·接头和引物的合成 | 第40-41页 |
·cDNA的酶切 | 第41页 |
·接头连接 | 第41-42页 |
·预扩增 | 第42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42-43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银染 | 第43-44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 第44-45页 |
·差异表达片段克隆 | 第45-46页 |
·差异表达片段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半定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真实性 | 第46-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6页 |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48-51页 |
·病原菌的分离 | 第48-49页 |
·病原菌分生孢子观察 | 第49页 |
·病原菌ITS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49-51页 |
·香蕉的枯萎病菌接种 | 第51页 |
·香蕉的总RNA提取 | 第51-52页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52-53页 |
·cDNA酶切片段的预扩增 | 第53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53-54页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54-55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 第55-64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64-66页 |
4 讨论 | 第66-75页 |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 第66页 |
·接种方法的探索 | 第66-67页 |
·cDNA-AFLP实验的注意事项 | 第67页 |
·差异表达序列的分析 | 第67-73页 |
·转录调控相关的特异基因 | 第68-70页 |
·信号传导相关的特异基因 | 第70-71页 |
·疾病与防御反应相关的特异基因 | 第71-73页 |
·半定量RT-PCR技术在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谱分析中的应用 | 第73-74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设想 | 第74-75页 |
5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