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感伤与艺术创造的不解之缘 | 第10-3页 |
第一节 感伤与艺术创造的必然联结 | 第10-19页 |
第二节 “诗可以怨”的现代阐释 | 第19-24页 |
第三节 感伤是艺术创造的“本体性风格” | 第24-3页 |
第二章 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人类创伤记忆的分析史(注:本章无内容) | 第3-30页 |
第一节 人类的心灵创伤记录分析 | 第3页 |
第二节 艺术创造是一种无望的救赎 | 第3-30页 |
第三章 感伤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心灵境界 | 第30-47页 |
第一节 愤怒、烦恼与感伤 | 第30-36页 |
第二节 恐惧、荒诞与感伤 | 第36-41页 |
第三节 孤独、忧郁与感伤 | 第41-47页 |
第四章 感伤是艺术家生存的最高境界 | 第47-3页 |
第一节 家族、血缘与感伤 | 第47-55页 |
第二节 思潮、风尚与感伤 | 第55-60页 |
第三节 民族、地域与感伤 | 第60-3页 |
第五章 感伤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注:本章无内容) | 第3页 |
第一节 感时伤逝 | 第3页 |
第二节 咏爱歌情 | 第3页 |
第三节 寻找家园 | 第3页 |
第六章 个案研究(注:本章无内容) | 第3页 |
第一节 感伤与日本文学 | 第3页 |
第二节 感伤与俄罗斯文学 | 第3页 |
第三节 感伤与拉美文学 | 第3页 |
结语 | 第3-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附一: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二: 发表文章(1999-2002) | 第69-70页 |
附三: 答辩委员会成员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