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电子产品并行设计方法及虚拟原型仿真环境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7页
  1.1.1 电子产品设计复杂性的挑战第11-12页
  1.1.2 并行设计第12-13页
  1.1.3 软硬件协同设计第13-15页
  1.1.4 虚拟原型第15-16页
  1.1.5 并行设计、虚拟原型和软硬件协同设计三者的关系第16-17页
  1.1.6 对模拟与仿真的理解第17页
 §1.2 虚拟原型的技术内涵第17-21页
  1.2.1 相关概念第17-18页
  1.2.2 特点及发展趋势第18页
  1.2.3 虚拟原型关键技术第18-21页
 §1.3 虚拟原型研究应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1.3.1 虚拟原型研究应用概况第21-24页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页
 §1.4 研究目标及其意义第24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第24-25页
 §1.6 论文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基于渐进式虚拟原型的并行设计方法第27-53页
 §2.1 引言第27-32页
  2.1.1 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第27-28页
  2.1.2 传统设计方法及其不足第28-31页
  2.1.3 并行设计方法第31-32页
 §2.2 渐进式虚拟原型第32-35页
 §2.3 基于渐进式虚拟原型的并行设计方法——CDM-IVP第35-43页
  2.3.1 设计过程第36-37页
  2.3.2 设计层次第37-38页
  2.3.3 CDM-IVP的优点第38-40页
  2.3.4 应用CDM-IVP需注意的问题第40-41页
  2.3.5 优先设计策略第41-43页
  2.3.6 小结第43页
 §2.4 协作虚拟原型环境YH-CVPE第43-51页
  2.4.1 YH-CDE的总体结构第44-45页
  2.4.2 分布式并行设计集成框架第45-46页
  2.4.3 多领域协同仿真平台CoSimBus第46页
  2.4.4 虚拟特征生成工具第46-47页
  2.4.5 三维组装布局工具第47-48页
  2.4.6 电子系统功能仿真工具第48-49页
  2.4.7 性能建模与分析工具第49页
  2.4.8 机械结构建模与仿真工具第49-50页
  2.4.9 虚拟原型交互仿真环境第50-51页
  2.4.10 本文工作在系统中的地位第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异构协同仿真模型第53-65页
 §3.1 电子产品设计中的描述方法及语言第53-55页
  3.1.1 模型描述手段第53-55页
  3.1.2 多领域系统的描述方法第55页
 §3.2 电子产品虚拟原型的异构性第55-56页
 §3.3 域对象模型第56-64页
  3.3.1 域对象概念模型第56-57页
  3.3.2 域对象结构模型第57-58页
  3.3.3 域对象的数据管理第58-59页
  3.3.4 域对象的接口第59-61页
  3.3.5 域对象的组织第61-62页
  3.3.6 域对象的方法第62-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域对象间的语义交互机制第65-78页
 §4.1 语义模型第65-70页
  4.1.1 什么是语义模型第65页
  4.1.2 数据流模型第65-66页
  4.1.3 有限状态机模型第66-67页
  4.1.4 离散事件模型第67-68页
  4.1.5 Petri网模型第68-69页
  4.1.6 电子产品设计常用的语义模型第69-70页
  4.1.7 小结第70页
 §4.2 模型间的语义交互机制第70-77页
  4.2.1 相关定义第70-71页
  4.2.2 语义模型描述第71-73页
  4.2.3 基于信号映射的语义交互机制第73-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多领域协同仿真平台第78-93页
 §5.1 应用需求及相关研究现状第78-85页
  5.1.1 建立多领域协同仿真平台的目的第78-79页
  5.1.2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79-80页
  5.1.3 分布计算平台第80-81页
  5.1.4 分布仿真平台第81-84页
  5.1.5 小结第84-85页
 §5.2 COSIMBUS的总体结构第85-88页
  5.2.1 域对象交互的层次抽象模型第85-86页
  5.2.2 CoSimBus的逻辑结构第86-87页
  5.2.3 CoSimBus的互连方式第87-88页
 §5.3 CSP协议第88-91页
  5.3.1 CSP消息结构第88-89页
  5.3.2 CSP消息定义第89页
  5.3.3 CSP消息封装第89-91页
  5.3.4 小结第91页
 §5.4 COSIMBUS的功能特点第91-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仿真管理第93-105页
 §6.1 概述第93-94页
 §6.2 时间管理算法及其优化第94-101页
  6.2.1 时间管理面临的问题第94-95页
  6.2.2 保守的同步机制第95-96页
  6.2.3 乐观的同步机制第96页
  6.2.4 保守机制与乐观机制的比较第96-97页
  6.2.5 域对象的时间管理算法第97-100页
  6.2.6 时间优化策略第100-101页
 §6.3 通讯管理第101-102页
  6.3.1 确定互连关系第101-102页
  6.3.2 通讯链路管理第102页
  6.3.3 消息封装与解析第102页
 §6.4 事件管理第102-103页
  6.4.1 事件队列第103页
  6.4.2 事件的操作第103页
 §6.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七章 基于COSIMBUS的虚拟原型仿真环境第105-127页
 §7.1 总体结构第105-106页
 §7.2 HDL模拟器的集成第106-108页
  7.2.1 PLI接口第106-107页
  7.2.2 封装方法概述第107-108页
 §7.3 软件模拟器的集成第108-110页
  7.3.1 软件模拟器简介第108-109页
  7.3.2 软件模拟器和CoSimBus的接口第109-110页
 §7.4 机械建模和仿真工具的集成第110-111页
  7.4.1 机械建模和仿真概述第110页
  7.4.2 虚拟机电元件第110-111页
 §7.5 产品设计实例(一)——手持式卫星定位电子地图第111-124页
  7.5.1 产品功能及设计要求第112-114页
  7.5.2 概念层虚拟原型第114-118页
  7.5.3 体系结构设计第118-121页
  7.5.4 详细设计第121-124页
  7.5.5 小结第124页
 §7.6 产品设计实例(二)——工业机械手示教盒第124-126页
 §7.7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27-129页
作者在博士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第129-130页
作者在博士学习阶段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设立的障碍分析
下一篇:汽车牌照识别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