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20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20-24页 |
二、 试验病例标准 | 第24-25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25-27页 |
四、 治疗及观察方法 | 第27-29页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9-30页 |
六、 统计方法 | 第30-31页 |
研究结果 | 第31-41页 |
一、 心绞痛疗效 | 第31-32页 |
二、 心电图疗效 | 第32页 |
三、 中医症状疗效 | 第32-34页 |
四、 对硝酸酯类药物消耗量的影响 | 第34页 |
五、 对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六、 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35页 |
七、 对心功能的影响 | 第35页 |
八、 对血液SOD、MDA、NO、ET、CEC、CD62p的影响 | 第35-36页 |
九、 CEC与SOD、MDA、ET、NO、CD62p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9页 |
十、 中医各证型间CEC、CD62P、血脂水平的比较 | 第39页 |
十一、 心绞痛各分级间CEC、CD62p的比较 | 第39-40页 |
十二、 安全性观测 | 第40页 |
十三、 不良反应 | 第40-41页 |
讨 论 | 第41-53页 |
一、 对不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讨论 | 第41-43页 |
二、 脂欣康胶囊方药分析 | 第43-46页 |
三、 脂欣康胶囊疗效分析 | 第46-47页 |
四、 脂欣康胶囊抗心肌缺血机制的探讨 | 第47-53页 |
结 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文献综述 | 第59-68页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68-70页 |
致 谢 | 第70页 |